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甘胜平

362526199102035534

摘要:在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我国水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问题突出。从源头上严格防治水污染,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水生态安全屏障,是确保我国生态安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推进跨区域协作,加快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步伐;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破坏外部成本内部化;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人水和谐共生。

关键词:水生态治理;河湖连通;建设模式

引言

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与发展不均衡、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背景下,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并将“幸福河”作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幸福河”的建设,是一种更关心民生、更多地关心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是“人与水的和谐共存”的发展,它将推动新时期的河湖保护与开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流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流域的大规模城市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损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给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二)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湿地面积较80年代减少16%,湖泊、沼泽及滩地分别减少了25%、21%、40%。另外,由于地区的生态环境,30多年来鱼类资源总量下降了50%左右。在上游,自然草原退化的比例为60%~90%。从以上分析可知,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河流和湖泊空间的挤压,致使源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与河争地”“与湖争水”等严重违反自然法则。(三)农村经济下滑,区域发展不平衡。流域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劳动力外出和老龄化问题加剧,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挑战。流域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城乡差异较大。

2对策建议

2.1构建流域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作用愈加凸显。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还要充分利用环境大数据技术加强生态保护和监管,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协同推进大治理。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必须严格坚守生态红线,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线,积极引导生产力在国土空间上合理布局,制定明确、系统、规范化的开发、建设、发展标准,维护好流域生态安全。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实现对流域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的监控、评估、预警、监督,构建流域“天地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筑牢生态环境底线。

2.2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

流域治理应统筹生态、经济发展,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更多从河湖自然属性角度进行规划,实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治理措施协调同步。以流域为单元,加大对徒骇河、马颊河等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力度,综合考虑河道的防洪、生态景观、航运、文化、经济带动等功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序推进退耕还湖还湿,实施生态缓冲带、河道防护林带建设,构建林水相依、河清岸绿、生态良好的水生态体系,打造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幸福河。

2.3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创新实践,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强创业创新,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加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人才、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三是深化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结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科研成果管理保护。建设健全科研成果管理保护制度,支持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积极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五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多方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依靠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培育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

2.4开展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要强化对未受污染的水源的保护,防止“先污染后治理”。二是在受污染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在生态损害不严重的区域,可以采取自然恢复措施;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区域,可以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三是要坚决打击环境污染。要整治这些受污染的区域,特别是污染较重的区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5保护兼容、和谐共生

将黑水河改造成苍海运河是工程的重点,综合采用拦污、清淤、疏浚河道、河岸护坡等技术措施,同时注重提升水域生态景观效果,保护水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项目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点和特色产业,规划建设古苍梧文化街区、滨水林荫带、北回归线特色景区、野生稻和六堡茶保护区等八个具有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的水生态文化功能区域,极大地改善河岸环境,提高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生态文明,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生态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良性发展。

2.6建立流域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环境治理“智能化”

基于各级环保部门现有信息基础,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和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服务中心,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大集成、大整合、大共享,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的生态环境数据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和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需求,全面实现从监测信息到监测服务的跨越。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通过环境大数据平台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障碍,打破当前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分散建设、数据资源分散管理的格局,依托云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服务,实现环境资源数据的横向互通和实时共享,从而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

2.7推进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规范做好河道以外生态补水工作,实现向河湖补水常态化,修复地上地下水生态环境。抓好流域区域生态调度,加强对河道径流演化、地下水补给(入渗)等水文资料的监测,不断强化生态补水的规律性认识,制定合理生态流量目标、调度方案和长远目标计划,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加强雨洪资源有效利用,对上游水库、干流主要拦河闸坝实行生态调度,枯水季节保持河道畅通,让更多的河流重现生机。

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社会可以在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保护方面做出贡献。只有全社会团结合作,才能为实现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娇妹,王刚,付晓娣,于守镇,任明磊,时环生,邓学燊,陈科.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OL].人民:1-7[2023-03-30].

[2]杨永德,王孟.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J].人民长江,2016,47(10):10-14.

[3]黄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6):1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