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BIM技术融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BIM技术融合应用

钟思凯

44148119821003169X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主要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往往包含各种资料,比如,项目合同、施工图纸、财务信息、施工信息等。但是,通常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资料和数据的记录都是使用纸质的文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而随着BIM技术的出现,此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的资料管理中,比如,在项目方案需要进行变更时,只需要对某一步的参数进行调整,其他相应的数据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将变更前后的模型运行情况进行比对,可以发现方案变更后生成的模型和参数信息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中能够进一步缓解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建筑工程更加高效地进行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BIM技术;融合应用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施工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管理问题。施工项目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筑行业后续维修与发展的重要参考。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料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有效地消除工程资料管理的不足,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资料资料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料资料管理水平,使建设工程资料管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细节内容

施工项目的资料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的具体问题,如建设项目的前期,需提供的文件资料有:生态环境局、消防局等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规划文件、气象、水文等。这些资料将被用来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规划。施工期间的资料,主要有施工细节记录、结算表、审计报告、施工期间的各种费用、资料、设备等,以及施工期间的照片、录像等。在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监管工作要做,所以,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并定期向监管报告,而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资料,也要统一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工程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检测报告和请示。在工程完工之后,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资料,比如排水、电路、通风、空调、整体工程、装饰图等。另外,还有一份总结报告,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及的经验、缺点,然后再做最后的检查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新的资料。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BIM技术的运用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运用

在施工准备阶段,建筑工程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有业主提供的地理勘察文件、建筑设计方案、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等资料,同时,施工方参与编制图纸会审记录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监理方要审核施工方的资质,并设计监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然后,使用BIM技术将2D的工程图纸转化为4D的BIM数据模型,让虚拟的建筑模型直观的呈现出来,形成立体的建筑图形,将建筑设计方案、材料参数、工程造价等信息资料储存在模型里,方便工程资料的直观化管理。在BIM系统中,建筑工程的各个参与者使用各自的账号对与自己相关联的资料信息进行实时的录入、审核、更新、修改,实现了统一的资料管理,让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系统化,具有时效性。BIM技术构建的建筑模型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虚拟检查,通过各种测试计算出更加优良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时的参数修改和复查审核。另一方面,可以使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施工,根据计算结果修改施工方案和材料配置,让施工得以实现最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周期,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2.2BIM模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工程资料中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建筑本体的信息,一类是建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在BIM模式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系统中,建筑本体的信息可由建筑模型中进行提取,建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依靠人工输入或设备采集,系统的关键点是如何将这两类信息进行关联。通过对当前的BIM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WEB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在系统设计时可以采用两种关联方式,进而产生两种架构方式。①一种是以建筑模型为信息载体进行关联。该架构方式中,因为模型中已经分门别类的含有建筑信息了,所以只要再将施工信息对应构件或信息门类加入模型中,即可自动产生联系。这种架构方式充分利用了原有建模软件的功能,思路简单,工作量较小,但受建模软件的制约较大,功能实现的自由度小。②一种是以单独的数据库为载体进行关联。该架构方式中,需要将模型中的建筑本体信息提取到数据库中,并设计一种建筑本体信息与施工信息关联的模式,这种架构方式模型信息提取量大,需要进行设计的工作更多,但功能设计自由度大。

2.3对工程资料内容进行监督审核

建筑工程资料是后期对建筑进行维修、保养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重视工程资料内容的监督与审核,确保资料的实效性、准确性。在进行施工前,将勘察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图纸设计规划等信息输入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建立BIM深化设计模型,根据施工进展,全面分析、调整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与其相关的各项指标会自动进行变化调整,并且形成专业的优化分析报告,可以建立详细、精确的3D建模。因此资料编制人员要不断补充完善模型数据信息,在进行资料编写时要反复核对施工现场的反馈数据,提升资料管理的监督审核力度,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减少脱离数据内容的编制资料的出现。

2.4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整理大部分工程资料,其中包括原材料和设备进场记录、一般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主体联合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报验记录、混凝土配合比记录等等,在此期间,监理机构要负责整理对应的审批类资料及实施管理的痕迹资料等。在4D的BIM模型下,将过程中所有的管理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一集成整合,在调取某个信息时,就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发生的时间点和空间位置,实现实时资料控制管理。例如,在钢筋进场时,需要整理收集进场验收原始单据、取样送检单、检测报告及监理单位审核后的材料报验单等资料,这类资料在过程整理填写时均有对应时限性要求,在BIM数据库中输入对应的时间节点,系统设定后参数无法进行修改,从而减少资料后补的情况发生,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实时性。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在调取查阅资料时,在BIM模型中框选某一构筑物,并选择其中一个构配件,查看其具体信息时就能看到包括施工图纸、标准规范、材料属性(来源、生产场地、检验报告、进场登记等)、施工方案、工艺参数等等,并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实现管控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结束语

总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的完成而言,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的,不断地提高资料管理的效率及水平,能够为后期工程施工的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进行资料管理中,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对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文章通过对BIM技术的探究可以发现,应用BIM技术进行资料管理,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让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琳.借助BIM技术提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成效的路径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