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施工智慧工地监测系统策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建筑安全施工智慧工地监测系统策划

李光雄

65412719840713151X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安全施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工序,施工现场的很多因素(例如工地环境、人员操作、机械设备等)都容易引发安全风险,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如何更好地应用智慧工地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智慧工地的特征及应用范围,其次探讨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智慧工地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行研究,以期为建筑行业进一步推广和深化智慧工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工地;信息化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安全事故多发、污染严重、法律纠纷较多的行业。传统的建设工程劳动力密集、粗放生产的特点,是导致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1智慧工地的特征及应用范围

智慧工地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2009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国内对于智慧工地的研究较为丰富,已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实现目标的不同、管理对象的不同,学者对智慧工地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智慧工地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信息感知、互联互通、全面智能和协同共享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和工程现场管理模式,是BIM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以下4个特征。(1)聚焦施工一线生产活动,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2)保证数据实时获取和共享,提高现场基于数据的协同工作能力。(3)追求数据的分析与预测能力,提高管理者的过程预测和决策能力。(4)集成软硬件技术,满足施工现场多变的需求,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能。建筑信息模型、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智慧工地的应用较多,北斗、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也逐步开展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引入,建筑工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设备管理、施工生产管理、施工环境管理、项目协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智能化应用,甚至涉及建筑施工阶段上、下游的供应商监管、投诉监管等,智慧工地的应用面逐渐扩大且趋于完善。

2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生产要素信息传达能力不足

项目上配备了多项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工程现场基于智慧工地框架下的数据采集、信息上传报送、流程审批等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个系统间的协同性不足,不能充分贴合现场实际业务流程,导致现场业务不能将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到多个系统中。数据信息容易停留在个人手上或某个环节中,产生数据滞后以及数据的节点错配。以“彭一小区旧改项目”施工现场为例,工程部验收工作无法在现场完成资料提交,需要在电脑端整理上传,存在信息报送滞后等问题;在“中铁二十四局闵行综合预制构件厂”生产环节,存在物资库库存消耗与实际生产关联不足,导致无法进行节超计算,以及材料到货批次、材料物资借调的状态信息无法及时和生产环节同步等问题。最终使项目组成员之间对工程进展、人员安排、资源使用等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及时,进而导致操作失误和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2.2设备因素

建筑施工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必须依靠各种强大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些机械设备普遍体型大、动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也会出现磕碰磨损情况,机械设备的损耗普遍比较明显,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就有可能造成安全质量事故,尤其是塔式起重机这种高空设备,出现问题不光会威胁操作员的生命安全,还会给地上设备和人员带来危险,工程进度也会因此而受到阻碍。此外,机械设备体积比较大,面对复杂情况时,操作人员可能存在视野盲区或没有按规范操作,也会增加安全质量管理的风险系数。

2.3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

很多情况下,企业带有个人关系,同时为了节省成本,挑选便宜的劳动力,选人环节不严谨导致所选拔的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安全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差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拔,应该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尤其在专业能力与安全意识方面。

3智慧工地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

3.1实现关键要素的实时管控

打造数字资产库概念是基于施工过程中的BIM建模,以数字孪生引擎为核心,将建筑信息模型、周边地貌环境信息、物联网监测设备、重点机械、视频监控等要素进行整合。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上传数据,坚持对施工现场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覆盖,呈现更为精细、直观的建筑参数、结构关系。并实时采集现场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强化实时监管,提升施工现场的管控水平和效率。智慧工地技术不仅以硬件搭设为主,更应聚焦工程现场,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与一线生产过程相融合,呈现多方项目信息的数字孪生。如在“彭一小区旧改项目”施工现场的系统应用中,创建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平台,并使其与智慧工地系统进行关联,将项目介绍、人员管理、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围挡管理、进度管理和路网管理等施工要素统一集成和实时动态展示,同时实现相关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各个业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完成相关工作信息录入,进而沉淀有效的项目数据,最终形成可溯源的完整工程数据库、有价值的数据资产。

3.2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机械设备为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也影响着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已经十分强大,众多设备制造商也与时俱进,充分融合互联网精神,通过不断改进迭代推出了更加智能化的专业设备,这也为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而面对数量众多的机械设备,施工方即便付出较多的管理成本,所能取得的管理效果也不一定会提升多少。针对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录入机械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型号、重量、性能等等,还要记录机械设备的维护信息,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部位等等,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传感器,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这主要依靠算法和算力自动监控分析,当发现问题时进行自动报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再根据报警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今的传感器设备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情况,并且体积相对较小,能够针对机械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测,并且还有内部和外部监控设备监测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这样有助于提升机械施工的效率,减少机械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使机械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保养,降低因机械设备而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概率。

3.3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相应技术水平的人才,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当工作人员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信息管理系统要自动报警,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因身体状况而出现意外。

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广智慧工地应用,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对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成本立竿见影。作为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功能,打通各独立系统之间的联系,对把控工程进度、辅助项目决策、提升管理效率效果显著。作为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智慧工地建设,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对推进建筑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加快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久林,等.智慧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4–29.

[2]范重,刘先明,范学伟,等.国家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构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2):1–16.

[3]BIM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营中的应用[J].建筑,2013(1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