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管理分析

丛尤兵

浙江成洲船业有限公司

摘要:实训基地的管理任务日益增长,要求更为严格苛刻,非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于满足当前需求。同时,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实训基地,也是高校信息化的基础。因此,需要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建设智能化的实训基地管理系统,满足复杂化、多元化的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率,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职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群;实训基地

引言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是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板块,如何从全局出发,打造“双高”建设背景下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撑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打造浸入式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工匠”人才,是各个学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如何依托专业群建设,对学校已有实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期实现共建共享共研,进而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综合水平。

1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概述

1.1专业群内涵

专业群指是以一个或者是多个办学实力较好且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配合技术领域相近的专业或者学科,建立相关专业群组,从而打造更加完整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专业群的设立是能够提升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条件水平,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体系;同时,专业群的设立也能够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准,优化高职院校内部专业结构水平,在凝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

1.2专业群设置流程

首先,专业建设调研。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培养方案制定要求和课程开发标准,进行相关工作的调研分析。具体调研内容包括产业背景、企业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标准等。从专业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多角度完成调研分析工作,配合使用现场调研、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全面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以保证专业群建立的规范性。其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的分析,保证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水平,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化提供保障。最后,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群建立的过程中,整合具体教学资源,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明确校企双方责任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2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2.1实训基地功能单一

实训室建设缺乏规划性、顶层设计,部分实训室还存在使用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还有一些实训室、基地也只能提供给本专业实习实训,功能相对单一,使用率不高,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体现较弱。

2.2实训课程体系缺乏

系统性实习实训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实习实训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时占比超过50%,学生技能训练内容范畴较广。实训课程要考虑学习者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提升,不仅包括有专业技能实训,还需融入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技术技能实训内容,各类因素都需融入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随意设置实习实训课程的现象,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为了完成相关课程课时,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及持续提升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不强。

2.3“双师型”的指导教师紧缺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双师型”教学团队,对于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教师,既要有专业技能知识、实训设备操作能力,还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渠道狭窄,大多数教师虽理论水平过硬,但实践能力不足,科研水平普遍较弱。

3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管理措施

3.1融合优秀的校企文化

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充分发挥真实的生产环境对学生教育、成长的熏陶作用。应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优秀文化传统、专业特色等文化元素完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与生产中感受企业文化,让学生逐步理解并认同企业的精神、理念、制度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学习成绩考核中,可以适当引入企业的计划、任务、竞争、奖惩等机制,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

3.2利用多种评价策略助力学生自我提升

打破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破除之前的唯考试论,创建人才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中充分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相关评价内容,将人才培养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引入企业导师、学院教师、团队成员协同评价主体,充分考虑各方在人才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注重个体差异性,将个体素质提升和统一的量化标准相互结合,既注重整体素质能力提升,又注重个体发展轨迹。

3.3开展教师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双师型”教师团队成长方案,完善培养选拔标准,开展师资队伍全员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实习实训教学名师,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管理,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实行“双向兼职、双方培养、双重身份、双重保障”。每年开设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3.4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做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就必须要求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项目进行优化设计,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可以利用任务单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驱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每项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学习活动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种微课、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引入线上线下的教学环节,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按照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学习进度调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给课堂带来生机活力。

3.5创立校企产教融合科研中心

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创立校企产教融合科研中心,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校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企业依托学校这一优势开展科研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利用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教师通过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可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校企共同创建校企产教融合科研中心,有效提高校企人员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管理要秉持全过程管理原则,积极融合6S管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实训场所企业管理氛围,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业素养,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保障,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叶盛,徐鹏.船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No.632(9):118-119.

[2]耿保阳,王晓玲,滕强.高职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60-61.

[3]杨帅.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山西青年,2021,No.611(2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