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探索——以《税法》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3

金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探索——以《税法》课程为例

廖明月[1]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 重庆  400065)

 作者简介:廖明月(1985),男,汉族,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税法教学工作

摘要:金课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既是金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又是金课建设的检验标准。金课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依托于专业课形成全方位的浸润式隐性教育。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金课课程建设需要运用诸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课堂辩论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此外,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也应在金课课程思政建设中起到创新作用。

关键词:金课;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税法

2018年6月21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后,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此乃“金课”一词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文件之中。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整体设计。可见,课程思政蕴含于高校全部课程之中,而金课作为新时代高校的精品课程,课程思政是其重要抓手与检验标准。金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一、金课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关系

    金课是有质量、有灵魂和有价值引领的课程,而这些“质量”“灵魂”与“价值引领”都需要思政元素的注入。课程思政并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抑或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一种方法——要求以思政元素为抓手重构创新性课程体系,打造高阶性课程,使课程具备挑战度。二者在追求“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一门金课是否能够建设好,其核心与检验标准即是思政元素是否能够充分、有效地融入,形成全方位的浸润式隐性教育。

其一,“立德树人”是金课与课程思政共同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金课”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打造的精品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内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目标。可见,金课打造与课程思政建设有趋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归属,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其二,课程思政是金课建设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方法。它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我们不能认为增加了思政元素的课程就是一门合格的金课。高水平的金课必然要求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合理地融入。如果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不与课程体系相适应,不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就会产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既违背课程思政的初衷,亦不符合高水平金课的要求。因此,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在深入思考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课程特色去遴选知识点和凝练思政元素,促使这些元素能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融入课程。例如,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讲授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纳税人保护的思想,以及如何在税制改革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后,课程思政是金课建设的检验标准。金课是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课程,其内容是丰富的、有洞见的和引发学生思考的。例如,在消费税的授课中,可以在正式讲课前进行测试——一支口红、一片面膜、一盒卷烟,是否属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随后,播放一条“张三,你的消费税涨了吗?”的动画视频,引出消费税概念,提示学生消费税随处可见,进而抛出相关话题、活跃课堂氛围。这些问题和视频可以引发学生关注,在随后消费税知识点的讲授中,学生可以听得更加认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为何开征消费税”这一深层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欲禁于征”的含义,同时将“勤俭节约”“环境保护”等思政元素投射于课堂,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可见,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有效地实现了“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立德树人”的使命,精心设计的“金课”即为最终成果。通过课程知识章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等守法观念。

   二、金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方式革新

培养具有“法律头脑”的综合性人才需要具备四项要素:剖辨的能力、社会的常识、远大的思想和历史的眼光。其正与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自学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社会互动和合作能力,分析与思辨能力以及组织与规划能力等。是故,金课建设需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思索如何在教学创新中破解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绝的问题,并充分运用诸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课堂辩论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此外,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诸如在教学设计中采用BOPPPS教学法等,有研究表明在积极的情感因素中展开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层构建,提升法律运用能力。

以BOPPPS教学模式为例,BOPPPS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引入(Bridge-in)、明确学习目标(Objective)、课前测试(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学习效果评估(Post-assessment)和课程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步骤。同样以消费税的课程设计为例:

其一,在课前引入消费税案例,诸如一辆超豪华小汽车、一块珠宝玉石或一瓶高档化妆品的案例,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税收知识的兴趣。第二,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首先考虑的因素,亦是学习环节中的最重要内容。学生应当了解这节课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学习目标也是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终极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定消费税章节的学习目标时,要避免设定为“了解消费税政策”“熟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掌握消费税计算公式”等,因为“熟记”“掌握”“了解”等动词在实践中无法有效考核,可以以“陈述”“分析”等动词代替,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第三,精准设计课前测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前测的内容不必太复杂,诸如教师可以列举5个选项,包括应税消费品和非应税消费品,让学生凭直觉和已有税法知识对上述选项是否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进行判断。教师通过前测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可以根据学情调高或降低授课难度,保障教学内容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接受。第四,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作用最突出的一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被动式填鸭教学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转变。诸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堂辩论和小组研讨等方式都可以纳入课堂设计。本环节的关键点在于“参与”,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以往小组研讨往往是少数学生的“狂欢”和多数学生的“沉默”。为有效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增设“不同小组交叉讨论”的环节,诸如各小组派代表去其他小组讲解核心论点,尽可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实现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有效性。第五,学习效果评估又称后测,包括动态全程测评,该环节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动态地评价学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考察学生的知识获取、理解与运用情况。后测不仅要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辨能力,还要考察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情况,以打造浸润式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进行阶梯式提问,一是陈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二是评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三是对消费税征税范围扩围提出建议。第六,课程总结包括学生自我总结与教师教学总结两部分。学生自我总结有利于自我检测,学生可以在教师对课堂总结后再总结,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信息技术在金课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亦为高校金课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金课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

智慧教学软件的使用需要教师重新安排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置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雨课堂”软件为例,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预习资料或视频资源的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的资源库,在每堂课课前配套相应的资料、案例与视频,并与金课思政元素紧密挂钩,积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课中,教师可以运用雨课堂互动功能,诸如及时答题、弹幕推送等方式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税法》课堂上通过设置答题时间,让学生有紧迫性并在其答题后及时查阅答题情况。实践中,答题较慢或者正确率不高的学生,往往会在雨课堂公布数据后及时调整听课状态。课后,教师可以运用雨课堂分析教学数据,如答题率、正确率和优秀学生比例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机制,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通过智慧教学软件对教学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科学管理和有效分析,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与学习效果,从而增加金课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智慧课堂能够辅助教师实现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动态管理,优化教学,使传统的经验式、粗放式的课堂教学向数据化、精准化的教学转变。

综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辅助功能,教师可以在授课后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思政学习情况,从而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从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成为金课建设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倩.“大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法》之教学改革[J].新西部,2020(12).

2.廖倩.高校法学双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略——以“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18(2).

3.蒋月侠.大数据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变革——评“智慧课堂”[J].教育发展研究,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