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李军

湖北联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3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程度越来越高,而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技术工作,对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也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房屋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技术;

引言

我国位于世界上两大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东临环太平洋地区。欧亚大陆的地震带在西部和西南方向流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而地震又是一种危害巨大、危害巨大、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自然灾害。根据地震专家的研究,超过95%的生命损失都是由于建筑物的坍塌,而直接由于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次生灾难,如洪水、泥石流等,所引起的生命损失还不到5%。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指的是在建设建筑物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建筑物的阻力,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的吸收地震时所放出的能量,这样就可以减小建筑物的晃动,降低破坏。我国是一个多发生于地震的国家,它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天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人员伤亡。加强对房屋的地震反应分析,对房屋特别是高层房屋的地震反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城镇面积越来越大,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城镇的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超大型结构得以快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然而,越是高大的建筑物,其本身的质量也就越是庞大,其抗震性能也就越是低下,若仍沿用一般的结构设计方式,在遇到地震时,势必会造成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在进行建筑地震结构设计时,应当对其进行足够的关注,以保证其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发挥,从而达到“小震不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从而保证其在建筑物中的使用安全。所以,有必要对房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抗震场地选择存在问题

  通常情况下,实际抗震场地的选择同样是抗震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提前对此方面问题予以考虑,尽可能选择对于抗震工作带来益处的场地展开建设,并将不利于建筑的抗震地段全部避开。由于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其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冲击波会对整个地面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场地选择的时候,不能选择一些起伏不够均匀的场地,同时土质相对较差以及易液化的土地都不予以考虑,否则很容易导致严重的问题发生。如果施工场地无法有效规避这些问题,此时便需要采取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抗震措施,以此提升房屋的整体强度,即便有地震发生,可以将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不仅如此,如果场地内存在滑坡,或者部分土地出现了地裂的情况,相关人员便需要及时展开探讨,分析出最为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建筑抗震成本高

抗震成本是目前我国建筑抗震中的一个较大的难题,也是较大的问题,建筑做抗震处理和不做抗震处理,成本会有较大的差异,不管是一般的抗震结构构造措施,还是抗震材料,以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费用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人员为了节约成本,在结构上的选择,会有以成本为核心的观念,所以抗震结构构造措施并不能被完全遵守,另外,在材料选择方面,目前的专业抗震材料相对减少,成本更大,这也直接导致建筑人员用普通材料代替抗震材料,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尽管相关方面比较重视抗震方面的设计,但是由于设计水平不够高,使得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不够好。不少设计人员尽管懂设计,但是对于抗震方面的设计显然还不够,一是因为专业知识方面的原因,二是经验方面的原因。另外,也存在意识方面的原因。部分人员认为地震并不经常发生,在设计时就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如此一来,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在抗震设计上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4.抗震结构设计缺乏创新

抗震结构也是建筑的关键因素之一,上面我们也提到,从目前我国建筑抗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抗震主要通过抗震结构来实现,而实际上目前的建筑结构,还非常单一,在建筑抗震结构中,很多仍然沿用过去的老方法,或者直接照搬,也就是说,建筑抗震结构缺乏创新,是目前我国建筑抗震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3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

1.确定好抗震等级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确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一般情况下,先判断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属于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确定好抗震设防类别后,再结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合理设置抗震等级,可保证在地区发生地震以后,房屋不受破坏,或者是破坏小,轻易不会出现建筑坍塌的问题,起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这个主要针对的是常规地震,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异常情况,也就是说地震等级大的问题,必须要保证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至少也能够为房屋内群众逃离争取时间,使其不至于在瞬间倒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搜集地震数据信息,明确历年来发生地震等级和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抗震需要,合理确定抗震等级。

2.利用辅助部件来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各建筑结构特点,合理利用辅助部件来保证建筑结构在受到破坏时仍具备抗震能力。除主要部件外,其他的辅助零部件同样能够发挥抗震作用,它们能够保证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持续性、稳定性。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分析各结构部件的抗震性能系数。另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中的各种零部件进行检测。其间,设计人员要重点检测辅助部件是否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当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设计人员需要及时调整辅助部件的应用方案,从而进一步保证居民的居住安全。

3.框剪结构设计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框剪结构的框架和剪力墙需要保证工作协同,保持变形协调,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层间变形和顶点位移,从而实现提升抗震性能的目的。刚度特征值是反应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的主要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总框架与总剪力墙刚度之比,影响着受力状态分析以及外力分配,通过研究发现,刚度特征值保持在1-2.4之间时,剪力墙的数量更加合理。同时,剪力墙的位置、形状、截面尺寸也会对整体刚度产生很大影响,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在结构周边设置剪力墙,能够较好地发挥抵抗扭转的功效,在电梯间、楼梯间以及平面形状变化处设置剪力墙,能够针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通过纵横剪力墙的连接,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单片剪力墙所承受的地震剪力不要太大,如果遭到破坏,会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框剪结构应该尽可能采取刚性的节点连接方式,保证建筑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有利于在大震下保持稳定。

4.增设抗震防线

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弹性良好的结构部件将建筑的连接点包裹起来,同时增设多条抗震防线。一般情况下,当地震发生时,施工场地会受到影响。大多数普通建筑在经历一次较大的地震后,其稳定性就会大幅降低。如果建筑结构失去弹性,就无法抵抗余震。

结语

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考量,住宅建筑的抗震水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相关住宅建筑设计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房屋抗震性设计,采用准确、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不断提高房屋抗震性能,为社会建造更好的房屋建筑项目。

参考文献

[1]宋海燕.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0,039(027):38-39.

[2]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000(01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