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优化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电气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优化探索

刘晓云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摘要: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职和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苏北一些中职学校并没有形成非常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体系,特别是在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出现了重复和脱节的现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和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培养一定劳动领域的专门人才,并使有需要继续深造的人有机会、有途径实现自己的愿望。本文对中高职电气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优化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课程优化  探索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操作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操作和理论技能型人才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是高职职业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提升。当前行业对技能人才要要求越来越高,中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按照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形成非常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体系,特别是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探索,从而系统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不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尤其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在培养目标中起着主宰作用。因此,应适当删减重复的课程,增加相关课程,调整评价方案和课程体系,杜绝中高职培养脱节,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通过课程优化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技术能力。 

二、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企事业单位对电气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照工作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根底理论水平。

2.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能力。

3.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力。

4.外语综合能力及科技写作能力。

5.组织管理能力。

6.人际交往能力。

7.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根底等。

(二)企事业单位对电气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有待加强方面进行了建议:

1.介绍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产品。

2.加强根底课程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3.遇到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自动化工业市场意识方面的相关教育,增加管理方面的知识。

5.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6.能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敬业与拼搏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7.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与同事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8.文字撰写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一)专业教育的范围很窄,需要进一步扩大。

俗话说,机电不分家,机械与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机电技术都掌握了,才会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如果仅仅对电气专业的知识掌握而不懂得机械相关知识,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这就会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学生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分析市场需求的能力,往往专注于技术。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存在缺乏基本的经济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和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的现象。电气类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是一个不断扩大和变化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推进,电气类专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未来,电气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电气类专业的毕业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积极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职业圈子,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三)创新意识和适应性不足。

企业认为一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并且适应性较差,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也较少。这要求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首先,教学内容与时代不同步,并没有跟上企业先进技术的发展,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材,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僵化,只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没有形成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氛围。应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采用启发式和项目式教学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着手,教会学生主动学习至关重要。

(四)学生的文字撰写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工作中人际交往必备的一种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重要,比如在对处理突发事件进行汇报与指挥中,招聘工作的陈述中,都充分体现了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当今的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现在中职学生语言表达的现状主要有不会说、不敢说、不爱说,尤其是农村学生更为突出。
  四、中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方案 
  (一)优化教材资源

优化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既不能一昧的选择那些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前瞻性的教材,也不能选择那些已经被社会所不适用的教材。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电子课本,适当增加电子教材,但电子教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平时学习和复习还是更需要正版纸质教材。在纸质教材选择时,那些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教材尽可能的选择一体化教材或者活页是教材,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不足,在进行文化基础课教材上应选择简单通俗易懂的。如果选择那些不适用的教材则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本就用不到。所以说选择的教材一定要适中,要使得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具有层层递进、一体化的特点,或者根据学生学情编制活页式教材,使得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共同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毕业设计、学生转段考试中进行调整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应该重视这一点。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聘请行业、企业的资深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一体化教材或活页式教材,以此适应课程授课内容。

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调整课程体系。中高职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立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职阶段应加强文化基础课程、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培养,高职阶段应加强实能力与践创新意识培养,重新设计、重组课程内容。如中职阶段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的培养;中、高职都有开设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PLC应用技术》《电气识图》等课程。在高职阶段不再开设而是改为项目实训课程进一步熟练巩固所学技能并拓宽相关领域的知识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综合专业素养与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考核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应当做好优化与衔接,不要造成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重复学习。
 结束语: 

很多中职学生的家长更希望孩子能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以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的要求。加强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_2020年)》

[2]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2018.
[3]张艳艳,陈晨,郭晓晓,李增杰,陈茂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科技风,2019.03.10.
[4]李方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