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分析

杨海

370724198510143650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针对乡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产业兴旺,同时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2020年形成基本体系和制度框架,到2035年实现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农村全面振兴,建成高度文明、经济繁荣的新农村。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可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分析掌握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明确农业产业优化、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多种功能作用发挥的目标,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点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经济、文化、生态、政治等方面协调推进。生态农业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让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紧密衔接起来,使农业生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地区需要结合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情况优化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1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综合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发展模式,能够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因地制宜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只有充分突出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融合当地的环境、资源、科技等因素,才能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构建最为合适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1有利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城乡居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业生产还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2.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也要看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三农”问题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3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

3.1集中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各地区需要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增强生态农业的发展动力。例如,山西晋中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开展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将日光温室、猪舍、鸡舍、沼气池、农村厕所联系起来,把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和养猪、养鸡连接起来,做到了变废为宝,满足了农作物、禽畜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了农作物和禽畜的产量及质量。在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太阳能、沼气、沼渣、沼液得到充分利用,养猪、养鸡、蔬菜种植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综合效益明显。“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能够实现无污染、无废弃物,可以加强能量转化,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区需要尊重本土特色,推动农业发展朝着差异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3.2完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壮大多产业融合规模

生态农业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高、效益低、规模小、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短、投入性重复环节较多、收益性环节少等特点。在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状况下,经营效益偏低,挫伤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通过壮大多产业融合规模,提高生态农业项目收益,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凸显群体效益。一是完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治理和改良重金属污染、化肥农药残留超标、盐碱地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土地。推广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废物回收再利用率,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如节水灌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强化风险监测防控体系,确保生态农业高效发展。二是完善农产品技术体系。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壮大产业融合规模,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3.3增强农民意识,提高劳动力素质

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农民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最大程度降低农产品污染,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片面关注眼前利益,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逐利性,难以在农业生产中融合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生态农业推广面临较多困难。为全面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加大力度促进生态农业推广,农民需要应用系统化思维,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融合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宣传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帮助农民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4结合发展要点,健全激励机制

结合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要节能环保发展农业产业化、多产业联动融合、规模经营和提高科技水平,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引导资金下乡、技术下乡和人才下乡,调动和提高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扬首创精神,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顶层制度设计。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把政策和市场要素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基础,多路径支持生态农业发展,适当调整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政策,调动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根据农村不同生态区域,按照发展、生产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划定固定区域,以保护环境为主,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完善激励措施,如退耕还林以及禁止取土、挖沙、放牧等,实现奖励与治理相结合,完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三是健全专业人才下乡就业的支持政策。多渠道激励复合型专业人才下乡,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和带动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结束语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是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框架和关键环节,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使得产业兴旺,带动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敏.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分析[J].经济师,2022(11):139-140.

[2]刘华婕.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2(8):53-54.

[3]宋云芳.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2(1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