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

袁杰 

陕西星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10065

摘要:路基路面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产生一些早期病害问题。通过检测路面病害,掌握其实际发生病害的具体位置,可为后续养护和处理措施制定提供可行性较高的策略,从而延长整个公路实际应用年限。因此,为进一步保证整个路面应用可靠性,需积极重视预防性养护方法和技术应用,防患于未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处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B

引言

公路施工质量决定了其后续运营效益。路基路面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公路在长时间使用下,路基路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害,继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设计、施工单位需要优化路基路面的施工方案,从源头进行病害预防,加强病害检测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害养护处治,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1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

1.1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早期,会对结构的强度进行确定,从而对构成公路的原材料的强度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会在现场的水泥混凝土搅拌机附近抽取相应的样品。并对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养护,对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抗弯拉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路面结构强度检测是路面检测的核心内容。路面自身结构发生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载荷过量引发变形,也因某结构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损坏形成。路面结构强度检测方法较多,不同方法检测成效不一,为进一步保证整个路面检测精准度,需积极结合该项目实际状况,选取合理的检测方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实施[1]

1.2路面车辙检测

随着车辆实际载荷持续性加大,增加了车辙发生的风险,不利于行车安全性、可靠性,其主要体现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舒适度。随着我国公路系统持续性完善,路面破损超过80%为车辙病害,影响路面美观性的同时,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路面车辙正式检测过程中,需以车道纵向轮迹带为核心导向,保持正常车速下完成数据信息采集,因路面车辙客观呈现整个路面横断面实际变形状况,检测中对驾驶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实施,保证检测数据精准性及可靠性。

1.3路基路面平整度检测

3m直尺检测法可用于路基路面压实机上每一层的平整,在检测路面铺筑期间,采用单尺法,检测点应选择在接头部位,其他条件下采用10米法进行检测。选择试验地点,除非有特别要求,否则应该在行驶道路的一边的轮胎痕迹处进行持续试验。在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的情况下,将车辙的中部作为试验点。清理路面试验点周围的碎石,杂物等。

1.4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路面抗滑性能主要体现在纵向、横向两方面。不同方面实际功能存在较大差异性,前者主要是与车辆刹车滑行实际距离,为减少产生追尾事故,需积极对其进行检测;后者与行车过程中方向控制是否合理息息相关,决定整个车辆弯道行车安全性、可靠性。具体实践中干扰路面抗滑性能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路面表面特性、行车速度。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方法较多,不同方法检测基本原理、优势和精准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一般包含制动距离法、偏转轮拖车法、激光构造深度仪法。

1.5弯沉值检测

公路弯沉值试验检测主要采用了贝克曼梁方法和标准车,检测前需要检查所有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良好、轮胎承受压力是否充足。在装载作业时,使用侧槽在其中加入各种原料,可以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和表尊度,期间通过杠杆杆秤来测量。相应所使用的弯沉仪设备也需要符合标准,若是不满足要求会导致变形现象出现,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监督,使弯沉值检测工作开展顺利[2]

2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技术

2.1裂缝病害处理措施

在道路裂缝维修工程中,一般采取的技术方法为全深度补块技术和灌浆方法。道路也面临着巨大的裂缝病害,因为建设部门认为水泥或砼受条件的干扰很大,包括了气温、湿度、风力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干扰。因此,道路建设施工时期通常在夏季,温度变化大,风速快,水泥混凝土的水分挥发速度加大,也会引起收缩裂缝。因此,建设部门在作业时通常会采用喷淋供水的方法,以防止和处理裂纹病害。其次,在道路维护中,道路路段若发生了裂纹病害,则单位施工人员会使用聚砜树脂水泥加以修复,以降低因水蚀而出现病害的可能性。

2.2坍塌病害养护

基于坍塌病害形成的不同原因,在修复治理中同样也需要采取不同手段,力求达到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比如针对路基结构变形带来的坍塌病害,应该首先针对路基结构予以修复,促使其密实度以及承载力得到提升。应在公路路基边坡周边设置滑坡结构,再将水流引向其他地方。在公路路基坍塌部位处建立新的排水系统,将水资源从塌方处引出来,避免公路路基因为坍塌病害影响而出现损坏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为保证公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承载能力,可以采用种植植物和铺设块石等养护技术,维持公路路基护坡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公路路基护坡因为外力作用影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对于保障公路路基病害养护效果和整体质量水平有重要作用

[3]

2.3车辙修复

为避免车辙病害进一步恶化,应尽量早期修复轻微车辙病害;若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出现夹层,在修复车辙病害时,应彻底清除该夹层,重新对沥青路面进行施工;若车辙病害发展趋于稳定,在后期中不会再次产生变形病害问题,应彻底切削凸出部位,然后利用沥青混合料填充凹进部位,并进行找平与碾压处理;若因公路路基结构稳定性差而导致路基结构变形,应先修复处理路基结构,不断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彻底解决公路路基局部不均匀沉降问题,然后重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

2.4坑槽处理

处理及修补坑槽期间,应对几个问题有所注意:(1)沥青混合料在予以摊铺期间,应确保其达到1.25~1.3的松铺系数。(2)若坑槽病害深度>6cm,相对较深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应该采取分层修补方式,在采取两层修补方式的过程中,应确保上层所用沥青混凝土为细粒式(AC-13)。如果下层超出6cm的厚度,则应该重视ATB(沥青稳定碎石)结构的运用。除此之外,在修补两层以上坑槽期间,应确保上下层之间搭接宽度多出15~20cm,以免上下层发生接缝通缝问题。(3)黏结沥青予以涂刷的先期,应通过喷灯的运用加热槽壁。

2.5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管理部门需要强化日常养护工作,构建完善的日常养护制度,加强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巡检工作,通过日常巡检能够及时发现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问题,采用预防性养护模式,在病害问题发生前对其进行控制与处理。通过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能够降低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发生率,通过提前控制、及时预防等方式,能够减少养护成本投入,所以,需要道路管理部门构建完善的日常养护制度,不断提升养护制度执行力度,通过完善的日常养护工作,确保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问题能够得到处理,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质量[4]

结束语

路基路面作为公路项目的一部分,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是公路项目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公路在长时间运营阶段,路基路面在面临外界环境侵蚀、行车荷载冲击等作用下,极容易出现多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造成路面使用性能下降,行车安全风险增加。为此,养护、检测等单位开展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科学合理的病害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路基路面的质量状况,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明.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2(4):41-42.

[2]黄开正.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J].中华建设,2019(12):120-121.

[3]刘帅.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科学检测与预防养护[J].交通世界,2018(31):74-75.

[4]郭春荣,陈烨.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J].交通世界,2015(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