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江艾岭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中医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5例: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68.32±3.14)%、左室搏出量(78.36±3.11)mL]以及生活质量[CQQC量表(133.42±5.11)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心律失常心功能生存质量

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心脏重构,于窦房结外产生激动,激动传导缓慢、传导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中医无“心律失常”病名记载,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心悸”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心脉瘀阻,心主全身血脉,心阳不振或心气郁结均可致使心脉鼓动无力,心脉血液运行不畅,中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干预、穴位按摩以及耳穴贴敷等,但是相较于常规护理疗效对比研究资料少[1,2]。本次研究为弥补相关研究资料不足,比较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90例分行常规护理以及中医护理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5例中医护理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54岁~77岁、平均年龄(63.61±1.44)岁。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52岁~78岁、平均年龄(63.64±1.42)岁。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因胸闷、心慌入院,结合患者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均确诊心律失常。(2)专科抗心律失常诊疗护理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心律失常入院专科诊疗护理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疾病、神志异常患者。(3)排除难以正常言语沟通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入院检查结果、拟定的治疗方案,并介绍药物用法用量,此外,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请患者戒烟戒酒、保证睡眠。

1.3.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护理:(1)情志干预:鼓励患者陈述内心想法,列举临床案例增强患者对专科诊疗有效性信任,同时向其介绍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预后造成的影响,请患者放松身心、以宽松、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避免情绪激动、过度恐惧。(2)饮食干预:请患者日常生活中适量进食桃仁、栗子、牛肉、薏米仁等清淡温热的食物,禁止其进食动物内脏、鱼子、蛋黄、蟹黄等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富含咖啡因的食物。(3)穴位按摩:点揉患者大陵、内关、间使、曲泽等穴位,每处穴位持续点揉1-2min,以点揉局部感酸胀为宜,每日穴位按摩2次。(4)耳穴贴敷:应用无菌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双耳廓神门、心、交感、皮质下等穴位,并指导患者每日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捏按耳穴敷贴,每次约持续5 min-10min,以局部发热为宜,每日按摩3次-5次,每周更换一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心血管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量表总分1-154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以及CQQC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  [x±s、n]

例别

n

左心射血分数(%)

左室搏出量(mL)

CQQC量表(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5

54.35±3.37

68.32±3.14*

57.61±6.12

78.36±3.11*

87.61±5.15

133.42±5.11*

对照组

45

54.32±3.39

60.15±3.11*

57.63±9.15

63.31±3.15*

87.63±5.19

103.32±5.15*

t值

1.395

18.636

1.564

18.653

1.787

15.31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组内护理前后,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疾病,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也可诱发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胸闷、心慌等症状,西医护理主要为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并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3]。中医护理中认为,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精神压力大,忧思伤神,而心主藏神,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情志护理,疏导患者负面情绪,谨防患者过度思虑,耗伤心神。此外,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兼具一定药效,基于心律失常患者心脉痹阻、心神失养的病机,为患者列举其适合进食的食物以及禁忌食物,以达到养心安神的作用。穴位按摩以及耳穴贴敷均基于中医经络学说,指导患者按摩大陵、内关、间使、曲泽等穴位以改善机体血液流通,缓解胸闷、心慌等症状,此外,现代医学认为耳穴贴敷通过持续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可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素娟. 中医护理联合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5):115-117.

[2] 印飞宇,李铮. 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3):122-124.

[3] 赵艳霞. 中医护理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及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2):133-135.

[4] 晁欢欢. 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