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周建华

320523197105290234

摘要:在经济社会的双重发展下,建筑业迎来了一股春风。此外,在网络的背景下,信息管理技术的全面引入也促进了建筑业的更好发展。近年来,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增加了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这也意味着建筑业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些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

1施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监测难点

在施工中,由于施工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对每一步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传统的施工管理要求专业人员在每一步完成后进行反复的质量检查。施工质量的判断工作量大,检测难度大。虽然有技术披露,但没有明确的标准。仅仅依靠个人的专业经验来判断施工质量已经很难满足施工活动的要求。尽管需要大量人力反复检查和监控施工情况,但施工质量仍存在重大隐患。

1.2人事管理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复杂,工人类型多样,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大,人员构成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准确管理出入境人员,造成出入境管理困难。现场人员数量、人员调度、人员定位和人员识别的控制效率较低。施工现场高风险场景中人员活动和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的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

1.3信息收集困难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和施工是相互分离的。管理人员必须进入施工现场,了解当前施工情况,并通过现场检查收集施工信息。这种管理方法不仅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施工信息,而且无法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管理效果差,施工过程中进入施工现场检查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4信息利用率低

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阻碍了信息的及时交流和信息共享。同时,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也没有对信息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索。例如,在材料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成本管理更注重从工程量的角度量化施工情况,而较少关注材料的消耗。材料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1.5安全管理难点

在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中,虽然对工人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培训,但很难对他们的掌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安全隐患的监测和预警方面,无法实时控制和纠正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只能在偶尔发现时进行教育或处罚。在应急救援方面,发生安全事故时,隐患位置等信息只能通过人工传递,传递处理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响应。

2.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策略

2.1做好前期准备

在准备阶段,企业和管理部门应不断收集工程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建设项目的特点、施工现场条件、各种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特点等。随后,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下达了具体的工作任务,科学制定了各项施工管理计划,为协同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空间。

编制工作的具体内容是全面分析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掌握项目施工工艺流程,根据施工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深化施工方案设计,确保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符合施工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辅助或替代人工连续采集相关工程信息,并据此准确估算项目工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例如,划分几个施工路段,明确每个路段的施工进度要求;明确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和系统,协助人工实施全过程的动态施工管理。例如,建设远程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配置视频监控和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不断上传到监控中心,并在现场集中显示施工动态和各种施工指标;对施工重点节点或施工问题高发区域进行标识。在随后的施工阶段,以此为参考,有目的地开展管理工作;全面评估建设项目,估算建设进度、工程造价,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投资计划。确保资金的顺利使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将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资金的重大浪费。

2.2明确划分信息化管理层次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交叉管理、管理盲点等现象,难以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建设目标。各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不明确,缺乏高效协同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使管理组织结构相对繁琐。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明确划分管理层级,不同层级的管理方向、职责和权限不同。例如,在某建设项目中,企业构建了三层管理组织结构:底层结构为施工队管理层,主要负责检查和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和各项施工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将数据信息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或调整各种管理计划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当出现违反施工规定或施工进度和质量不符合相关管理计划和工程设计要求时,及时报告问题,并对问题采取应急预案;中层结构是项目部的管理层,负责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进度管理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两者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根据底部结构反馈的管理信息,对施工质量和建筑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顶层结构由项目承包商和承包方组成,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各种管理信息和分析结果,起到提供施工决策的作用。同时,在项目建设阶段,外部施工环境将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不断产生新的可变因素,导致施工计划、进度管理计划与实际施工情况不一致。因此,承包商和业主也会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定期对施工计划和各项管理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

2.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的分类与处理

在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庞大的数据信息将不断产生,建设规模越大,数据越实时,这也是当前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管理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理混乱的施工信息,导致施工管理滞后。因此,在项目信息化模式建设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信息编码和分类处理功能。该系统将根据信息相关性对收集到的各种类型的施工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和管理,然后将信息导入数据库。

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管理人员只需要在数据库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字或特定代码。该系统将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和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类似施工信息。该使用功能的开发将取代手动的自动数据分析和分类编码处理,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管理的工作量,客观上提高了管理效率。

2.4科学编制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计划

在编制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计划时,企业和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利用系统先进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计算能力,取代人工完成各种基础性和重复性的管理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客观地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管理水平和数据处理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系数。简单来说,就是明确项目建设和管理目标,根据用户需求构建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传统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例如,在工程概算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将协助人工进行工程量计算、定额和成本分析、钢筋自动统计以及工程量清单的自动生成;在招标过程中,协助人工编制工程计划,编制和管理招标文件,绘制施工计划;在项目过程管理阶段,协助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编制工程组织设计方案,不断收集工程资料,对加强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将发挥全面作用;在工程技术管理层面,可以直观呈现基坑支护、模板等设计方案,也可以进行模拟施工作业,帮助管理和技术人员提前识别技术方案中的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信息交换、终端设备信息上传等功能。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可以在施工现场使用移动终端智能设备将动态施工信息实时上传到管理系统。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基于该系统远程发布各种管理指令,确保各种管理措施和计划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施。

结束语

建设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实现重生的必由之路。旨在最大限度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各方协同合作,从而确保管理效率和提高业务运营的准确性,从而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使建筑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龙飞.民营科技,2017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探析.张晓陵.江西建材,2016

[3]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王浩;吴礼平.科技资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