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的护理分析

吴锦楠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210008

【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分为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够促进护患友好关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以及发病较急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大多会患有合并糖尿病疾病。糖尿病在临床诊断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数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患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患者患有糖尿病疾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在本次实验研究当中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占比为30:20,(62.13±5.41)岁为患者平均年龄;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占比为31:19,(62.42±5.33)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研究组:优质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舌根以及口底肿胀的情况,使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低于90%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那么要在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生,同时护理人员要准备气管切开包等医疗用品,必要情况下要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护理人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如果温度高于39℃,那么要每4h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如果患者出现了高烧不退或者体温严重较高的情况时,要告知主治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或者物理降温,并叮嘱患者要多饮水,这样能够促进患者体内毒素能够尽快排出[1]。②血糖控制和监测:患者患有糖尿病疾病后,会导致创口不愈以及炎症感染控制不佳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每日进餐前以及餐后2h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的情况,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遵循医嘱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过程当中,定期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了心悸、头昏、饥饿、多汗甚至昏迷的低血糖反应症状,如果有,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③口腔护理:患者由于术后没有有效清洁口腔,从而导致感染的出现以及扩散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口腔护理方式尤为重要。首先,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告知患者在患病期间加强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要性,同时让患者意识到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感染的症状,指导并监督患者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同时饭后要进行漱口[3]。④饮食活动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控制血糖的变化,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护理人员要将饮食治疗的意义、方法和目的告知患者。同时,要指导患者采取争取的饮食习惯,其中包括:少食多餐、按时进食、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以及多食用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其次,护理人员也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对于卧床患者可以进行改变体位和翻身的床上活动;可以自主活动的患者,可以在病房内适当走动。最后,如果患者出现两天吞咽困难以及张口首先的情况,可以采取吸管进食的方式,这样能够保障机体营养的正常供应[4]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口服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将其进行详细记录。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纵膈炎、呼吸道阻塞、肺炎、脓毒症、心包炎以及总发生率。③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超过85分为十分满意,61-84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s)

分组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研究组

50

8.69±2.43

10.11±1.03

对照组

50

10.52±3.09

11.98±2.26

T

-

3.292

5.324

P

-

0.001

0.000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情况(±s)

分组

例数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50

29.98±5.88

研究组

50

19.86±4.43

t

-

9.720

P

-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n(%)]

分组

例数

纵膈炎

呼吸道阻塞

肺炎

脓毒症

心包炎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00)

2(4.00)

1(2.00)

4(8.00)

2(4.00)

12(24.00)

研究组

50

0(0.00)

1(2.00)

1(2.00)

0(0.00)

0(0.00)

2(4.00)

χ2

-

-

-

-

-

-

8.306

P

-

-

-

-

-

-

0.004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例数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0

26(52.00)

14(28.00)

10(20.00)

40(80.00)

研究组

50

45(90.00)

4(8.00)

1(2.00)

49(98.00)

χ2

-

-

-

-

8.274

P

-

-

-

-

0.004

3讨论

    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式,患者治疗过程当中依从性较差,没有进行相应的饮食控制,同时患者血糖水平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创口的愈合,使患者的住院以及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使血糖水平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会出现感染扩散的症状,通知也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这样二者就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在优质护理当中,首先,能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患者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其次,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处理,避免加重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的痛苦;最后,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工作,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5]

    在本次实验研究当中,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存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够促进护患友好关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丽君,范慧芳,郭艳.糖尿病专科护士参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2021,32(14):2302-2303.

[2]安晓红,周雪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6(41):77-77.

[3]李勇,孙黎波,周航宇,吴双江,夏德林,肖金刚.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以及护理研究[J].重庆医学,2021,46(5):670-673.

[4]沈全明,韩新光,崔文光,乔永明,赵军方.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合并糖尿病29例护理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2):349-350.

[5]丁明超,Ujjwal Koirala,王维戚,石晋,蔡宏伟,薄斌,赵晋龙,马秦.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以及护理--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2,30(5):68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