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任加坡

广东省长安镇新安医院523880

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临床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污染逐渐严重,导致逐年增多心血管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严重威胁,同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经济负担。当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治疗为进行药物治疗,然而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临床诊断

引言

心血管的疾病是一种经常见到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压力越来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病现在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越来越严重,给患者的家庭和自己本身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现在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类型的疾病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250例ACS患者,均符合ACS诊断标准,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ACS诊断标准且均已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及FFR测量;FFR<0.80且至少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主支病变狭窄≥70%者。排除标准:病变部位可见明显钙化或存在迂曲、心肌桥等现象;有明显的左主干病变;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或有PCI术史;既往患有严重心律失常者;既往有冠状动脉相关手术史;合并恶性肿瘤或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本次诊断前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有感染性疾病者。

1.3确定样本量

参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患者确定最终研究样本量共178例,其中男118例,女60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6±4.16)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4.58±2.26)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66例,高血压112例;吸烟史104例;平均血管狭窄百分比(79.72±3.28)%;平均狭窄最小直径(1.52±0.14)mm;平均病变长度(15.59±2.14)mm;主要病变部位:左前降支62例;左回旋支48例;右冠状动脉68例。

1.4检测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利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采用美国通用公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器,Judkins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管,给予6000U低分子肝素,常规多体位投照,取狭窄程度最重体位进行测量,全面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长度、病变狭窄程度和血管壁情况。冠状造影检查结束后,换成6F指引导管,将压力导丝置入引导管中,使用压力导丝进行FFR、IMR测量。在冠状动脉充血状态下通过造影导管在冠状内进行常温生理盐水的快速注射(3~5mL)测量TmnHyp。对于FFR<0.80且至少存在单支冠状动脉主支病变狭窄≥70%者即刻行PCI术,术前均予以氯吡格雷600mg及阿司匹林300mg口服,置入支架前均接受球囊预扩张。术后再次行FFR、IMR、TmnHyp测量。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冠状造影复查及冠状功能指标检测。

2讨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属于复杂性的冠心病,该疾病患者心肌缺血坏死范围广泛,心功能差,预后不佳。如能早期预测多支病变的存在,对临床诊治,尤其是介入治疗及有创性手术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TC水平高、TG水平高、HLD-C水平低、LDL-C水平高、sdLDL-C水平高、sdLDL-C/LDL-C高、Gensini积分高均是影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年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发生血管硬化弹性减低、脂代谢异常,心脏供血、供氧减少,而达不到机体的需求,更易导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相关研究认为,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始于升高的血脂侵犯动脉管壁,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增生的平滑肌细胞通过吞噬脂质后变成泡沫细胞,与各种血脂成分组成粥样斑块,从而诱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HDL-C可将胆固醇从周围循环系统及组织转运到肝脏,经过肝脏再排出体外,通过胆固醇逆转运,可以减少脂质类在循环及微血管管壁的聚集,控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进程,减少多支病变的出现。对于年龄大者,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对于血脂水平高的患者,可以通过从饮食、运动及服用降脂药物进行控制,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是根据造影结果对每支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评分越高狭窄程度越严重,能够具体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sd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与其构型有关:sdLDL-C与LDL受体亲和力低,一方面因其体积小容易侵入血管壁,与血管壁黏附后易进入动脉壁内并不断积聚,致动脉壁氧化损伤,加重斑块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其不易经血浆LDL受体途径清除,且sdLDL-C容易被氧化修饰,被巨噬细胞摄取而形成泡沫细胞,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最明显的病理特征就是巨噬细胞的形成。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sdLDL-C、sdLDL-C/LDL-C比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说明sdLDL-C、sdLDL-C/LDL-C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由于<400μm的冠状动脉结构改变,中膜增厚、肌纤维增生、内皮肿胀,以及静息微血管张力增加,最终导致微血管管腔变小,远端阻力增加,反射性引起大血管扩张,且导致心肌整体灌注下降;Liu等发现,CSF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说明CSF的心肌呈现无力、松弛状态,不能迅速将血液泵入微循环。综上,泵功能、大血管增粗、灌注量下降和微血管管腔变小致使血流速度减慢,表现为CSF现象。本研究3支冠状动脉出现CSF时明显增粗,由此提出CSF具有“巨血管征”的特征表现。慢性炎症在CS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常用血细胞计算的炎症参数预测CSF炎性状态,本研究CSF组较NCA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HDL-C降低,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DL-C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HDL-C降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保护作用下降,导致冠状动脉胆固醇沉积,粒细胞趋化至斑块处,通过多种炎症机制介导血管内皮损伤,应激性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由于CSF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主要从改变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和改善微循环等方面进行管理。临床上常用尼可地尔扩张CSF微血管,通过开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敏感性K+通道扩张冠状动脉而改善微循环。应用前列地尔扩张CSF的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CSF的心绞痛。他汀类药物可抑制早期冠状动脉硬化和慢性炎症,改善CSF的炎症和内皮功能。西药搭配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对CSF的疗效更好。80%左右的CSF患者会反复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CSF患者常出现的心律失常为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少数患者因病情恶化而住院,部分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也更易发生脑血管事件。分析原因如下:循证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检索,获得相应的护理证据,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护理技能,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定时翻身、气垫床辅助等能够促进长期卧床患者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少同一位置皮肤长时间受压,预防压疮。护理期间将患者保持适当的舒适体位、妥善进行移动,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缩短皮肤受压时间。床单清洁及局部皮肤日常护理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长时间的汗液、尿液等刺激会导致局部皮肤潮湿,降低表皮角质层保护功能,更容易出现破溃与压疮。通过涂抹润肤品、爽身粉能够保持皮肤干燥;另外,配合饮食护理干预可保障营养充足,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水肿。

结语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方式应用在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介入治疗减少了人体的创伤,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中加入冠状动脉介入,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使患者更快的恢复,所以在心血管疾病中冠状动脉介入性的治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君,李丹丹,彭碧云,等.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929.

[2]周琳,任继刚,李嘉俊,等.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性冠脉诊疗术后局部止血相关处理方法探讨[J].西部医学,2013,25(12):1828-1830.

[3]智永超.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