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报告,您懂了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1

微生物检验报告,您懂了吗?

邹航

安岳县人民医院  四川资阳  642350

微生物检验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在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医院感染防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院感专职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多重耐药菌,还需要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抗菌药物的药敏以及规范采集送检和运送标本及耐药性监测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那么微生物检验报告您又了解多少呢?

  1.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主要指检测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也被称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其结果判定主要以我国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为依据,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文件。MIC是药敏试验中常见的一项指标,是检测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主要指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可以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浓度。针对药物的MIC,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药物来说,MIC数值越小其效果越好。针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其MIC无法笔记。针对MIC中<、≥好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MIC是一个倍比稀释的值,是一系列的值,所有该系列值均可出现在报告单上,大于、小于号表示区域范围。

  1. 药敏结果S、I、R有什么代表意义

S主要指细菌对抗菌药敏感,采用常规剂量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5倍以上,用常规剂量通常有效;I主要指细菌对抗菌药中度敏感,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等于或稍高于MIC,采用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R主要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药物是对细菌的MIC高于使用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采用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另外需要注意,S、I、R是基于血液分离微生物而建立的,因此血液中微生物的敏感情况,在用于其他组织器官感染时要考虑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

  1. 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标准

抗菌药有数百种,药敏试验中并不包括每一种抗菌药。所检测的抗菌药纸片的类型主要根据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及临床可能选择的药物而确定,同类药物通常只选用1~2个代表品种。CLSI对各类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的药物品种进行推荐,且不断更新。实验室结果需要将药敏试验结果作为重要标准。

  1. 了解微生物天然耐药

因为微生物与其他物种的代谢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某种抗生素耐药,耐药性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抗生素是否接触无关。例如肠球菌对除了青霉素、氨苄西林外全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天然耐药;真菌中曲霉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等。

  1. 报告单肾敏感抗生素为什么治疗无效

(1)培养结果是污染菌或定植菌。(2)体外药敏并不完全等同于体内敏感,还需要考虑PK/PD。通常情况下,敏感并非治疗有效。(3)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膜等。

应结合感染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抗菌作用及药动力学等特点,对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1. 培养阳性都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吗

(1)培养阳性可能是污染菌或定植菌必须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为致病菌;(2)外科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和换药,相较于抗菌药更为有效。

  1. 已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做微生物检测结果阳性,是否说明抗菌药物无效

(1)可能为污染或定植菌;(2)按照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是否缓解或消失,再结合抗菌药物疗程考虑是否进一步治疗。

  1. 目前治疗用药标本送检率不断提高,为何有意义的培养结果较少

除了临床和细菌室应加强质量控制,还需要注意,临床应优化标本送检流程,增加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比例,提倡无菌体液的正确采集和培养。

提高血培养的送检率;尿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外阴的清洁,留取清洁中段尿,避免送检导尿袋中的尿液;外科最好的标本是组织或脓液,并非拭子。伤口不但要抽取脓液,还要采集伤口底部的新鲜肉芽组织等。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使用厌氧转运容器,室温下1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脑脊液标本不可冷冻,应及时送检。

另外,还需要多关注微生物报告单的备注信息,具体包括:(1)分离菌的特定意义和特别处理建议,比如说多重耐药菌要注意隔离等;(2)与临床及相关部门的联系记录,比如说已告电临床与院感科等;(3)标本的送检状态。

  1. 其他注意事项

    临床医生阅读微生物检验前,首先要了解标本类型,是来源于无菌部位还是有菌部位,如果是无菌部位,那么培养的阳性结果主要与感染相关,如果是有菌部位,如呼吸道,要了解是否存在正常菌群或定植菌。其次要了解标本采集部位、采集方式。例如痰标本为咳痰、吸取物、肺泡盥洗液,还是防污染毛刷、气切管分泌物等。如尿液标本,是中断尿、导管尿,还是耻骨上穿刺尿。如血标本,是外周血、导管血,采血量多少,抽了几套血。采血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既往微生物检查结果是什么。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能够找到人体中的感染源,医生通过报告中的致病原类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但是临床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繁多,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与临床疗效相符的药敏率约70%,因此目前的细菌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只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供参考,具体还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明确具体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