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徐颖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六盘水 563000

【摘要】目的 研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之下,效果显著,利于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也较少,较为安全。

【关键词】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症状评分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疾病早期并没有显著疼痛,因此常被患者所忽视,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相对严重,治疗难度也会大大提升[1]。研究显示,分泌性中耳炎常发生在儿童群体之中,对儿童的健康发育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2]。而在成年的患者中,其危害也十分严重,如若不加以有效治疗,患者将出现严重的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表现。如果是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首先要做一系列的体检,尽快的清除鼻咽部及周边的肿块。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该疾病,以鼓膜切开置管手术为主,但是这类手术的疗效并不理想。近年临床着重于对微创手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不仅可获得显著疗效,且也具有更高的安全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研究分析,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具体如表1。

表1 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n)

女性

男性

年龄范围(岁)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

30

12(40.00)

18(60.00)

9-40

12.56±3.62

观察组

30

11(36.67)

19(63.33)

9-40

12.48±3.61

x2/t

0.071

-

0.052

P

0.791

-

0.69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即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先常规消毒,随后进行浸润麻醉,切口选择在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方,如果有液体溢出,可将其全部吸净,并注射少量的地塞米松与抗生素。手术操作时,把通气管(哑铃形)一头放到鼓室中,另一头则置入鼓膜表面凹槽内。术后要注意病人通气管位置的核实,检查有无液体渗漏,三个月后即可取下通气管,并要求定期复诊。

1.2.2观察组

观察组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再以2%的丁卡因与麻黄素进行重复注射,以此达到表面麻醉目的。借助鼻内镜确定病灶位置后,将堵塞的病灶清理干净,然后把硬膜外麻醉导管金属欧氏管放进去,利用龙胆紫/丝线在刻度上做记号,插入深度在2.5 cm左右,然后注射配制好的混合液(鱼腥草+糜蛋白+泼尼松)。随后把金属欧式管抽出来,再放入硬膜外麻醉导管。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的症状评分,参考临床标准对耳鸣、耳内沉闷、阻塞感进行评分。

(2)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症状评分

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的症状评分(±s)

组别

例数(n)

耳鸣评分(分)

耳内沉闷评分(分)

阻塞评分(分)

对照组

30

2.50±0.56

2.32±0.41

2.15±0.40

观察组

30

1.02±0.15

1.10±0.16

1.08±0.11

t

-

3.586

4.502

2.561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n(%)]

组别

例数(n)

放射性耳痛

创口感染

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3(10.00)

2(6.67)

2(6.67)

7(23.33)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x2

-

1.071

2.069

2.069

5.192

P

-

0.301

0.150

0.150

0.023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和听力减退。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当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耳闷胀、听力减退。该疾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均有关,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目前认为,鼻腔内咽鼓管阻塞属于此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对此疾病的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针对患者中耳出现的粘稠分泌物以及出现咽鼓管功能异常等情况进行处理,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听力下降[3]。这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原来阻塞的咽鼓管再次打开,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为主。常规疗法虽有疗效,但疗效不佳。近年来,新引进的鼓膜切开术虽疗效显著,但仅能维持中耳腔内外压力的均衡,无法完全矫正咽鼓管功能紊乱。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仅需在鼻内镜下向病人体内植入一根导管,能降低因盲动而造成的对咽鼓管咽腔造成的伤害。另外,此手术还能利用导管扩张中耳,使所注入的药物同时对鼓室与咽鼓管作用,起到消炎、消肿的效果。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就应用的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比传统手术,观察组的疗效更好,症状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说明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控制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张廷功,闵令涛. 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9):141-142.

[2] 沙敏,滕尧树,楼高忠,等. 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96-99.

[3] 邹彤. 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8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