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张祺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采取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抽取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入组分析,抽签法分组,考察组采取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一般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指标、护理有效率。结果:考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一般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护理前,考察组血常规检查指标对比一般组,无意义(P>0.05),护理后,考察组血常规检查指标相比于一般组较高,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可促进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康复,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关键词】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使机体脏器缺血、缺氧,对于器官产生不可逆损伤,最为严重的为脑组织细胞损伤,会诱发患者产生语言障碍、偏瘫、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的血容量,可积极实现疾病控制目的[1]。传统急诊干预流程不具备针对性,对患者休克严重程度不能实现有效衡量,无法实施护理资源分配。其中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将此问题改善休克指数,科学推断患者风险程度,为患者结合合理的医护手段。本次对于我院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医院当中抽取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70例,选取时间2022.1至2023.4。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沟通障碍及多器官性病变者。抽签法进行分组,考察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病例年龄20-68岁,平均44.31±1.32岁,一般组:男患者入组19例、女患者为16例,病例年龄21-69岁,平均44.38±1.31岁;实施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可获得结果P>0.05,则分组具备可行性。

1.2方法

一般组结合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往医院过程中,院方应做好相关事宜准备,并实现绿色通道开放,患者入院后做到及时抢救,进入抢救室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现生命体征监测。评测内容主要为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脉搏,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是否具备血压降低、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心率过速等,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为其结合相关救治。

考察组应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①构建干预小组:将护士长作为组长,组内成员研究开始前结合紧急培训,培训内容一般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致病机理、常见病因、临床护理方法、紧急抢救、技能培训。其中注重强调休克指数评估的意义,使组内成员对于患者休克指数的正确方法及时评估,培训结束后应做到组内考核,组内成员应通过考核后结合干预。②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患者在进入抢救室时,及时对于患者的基础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内容为性别、年龄、创伤原因、发生时间、创伤部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结合评估,并观察患者的呼吸、体温、心率、意识、血液,结合休克指数计算公式对患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血管指数在1以下应结合快速止血,提升血容量,维持呼吸畅通,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并持续观察患者的各类指标。休克指数为1~1.5应做到立即止血,确保患者呼吸畅通,为其实现静脉通路建立,并实施等渗平衡溶液输入,休克指数在1.5以上,为患者结合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构建静脉通路,进行输血及扩容。

1.3观察指标

研究指标:血常规检查指标、护理有效率。护理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意识清晰,各项指标均正常;有效:患者意识模糊、昏迷,指标改善;无效:患者死亡或各项指标为危急值。护理有效率为显效及有效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效果采取SPSS23.0分析,n,%表示护理有效率,卡方实施指标检验,血常规检查指标采取()表示,t实施指标检验,对比可得到为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察组、一般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考察组护理有效率相比一般组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1所示:

1考察组、一般组护理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考察组(n=35)

20(57.14)

14(40.00)

1(2.86)

34(97.14)

一般组(n=35)

15(42.86)

10(28.57)

10(28.57)

25(71.43)

X2

-

-

-

8.7365

P

-

-

-

0.0031

2.2护理前后血常规指标比对

护理前,两组血常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考察组血常规指标均高于一般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2。

2护理前后血常规指标比对

组别

HGB(g/L)

HCT(%)

PLT(×109/L)

WBC(×109/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考察组(n=35)

123.12±6.25

133.32±5.28

25.24±0.62

39.26±0.54

182.12±6.25

218.32±6.28

5.24±0.62

7.26±0.54

一般组(n=35)

123.13±6.23

128.72±5.84

25.27±0.60

32.24±0.38

182.13±6.23

197.72±6.84

5.27±0.60

6.24±0.38

t值

0.0067

3.4566

0.2057

62.8967

0.0067

13.1246

0.2057

9.1388

P值

0.9947

0.0009

0.8376

0.0000

0.9947

0.0000

0.8376

0.0000

    1. 讨论

    严重创伤为诱发机体产生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伴随经济技术逐步发展,建筑,交通行业不断兴起,各类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逐步提高。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为现阶段医院急诊外科的高发危重症临床干预环节,为确保高疗效、高效率、零失误,应尽量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创伤失血性休克属于休克当中的高发类型,一般为机体受创后具备大量的体液丢失,会造成体液循环不足,引发其中组织器官严重缺氧,使其产生病理性损伤,患者未及时得到救治会具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重症疾病,使患者死亡率增加。我国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在30%以上,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较为危机,如何提升救治效率及救治质量,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过程中救治效果不够理想,患者一般的分诊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偏长,使其部分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错过护理干预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利用以风险程度为指导的护理待遇模式,能够使就诊效率提高。休克指数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操作简单和减少医疗纠纷。同时风险管理能够对于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护理,使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减少[4]

    综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黄桂先,金秋华,吴宇,等. 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4):88-91.

    [2]管艳凤. 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2):136-138.

    [3]孙莹华,刘静,谭彩霞,等.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91-93.

    [4]张月琼.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智慧健康,2022,8(28):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