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有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1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有哪些

刘锐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41400

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便是偏瘫。若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采用不正确的训练方法或有错误的想法,如放置不管、单纯依赖药物或期待自然恢复、畏惧运动而静养等,都会延误最佳的脑可塑期,导致异常运动模式出现,例如如提篮手和画圈脚等等。所以偏瘫患者需要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尽最大限度恢复受损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既可极大地推进康复进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体质方面的准备,在恢复期康复得更顺利。

一、不同阶段的康复

1、恢复早期阶段

由于此时患者的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所以可采用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锻炼方法,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每次局部按摩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推拿是用手指或手掌沿瘫痪肌肉向前推动。被动运动是由别人来活动患者瘫痪的肢体,包括每个大小关节,活动幅度尽量达到一个正常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

2、恢复中期阶段

此阶段的偏瘫患者肢体可以逐渐活动,但仍没有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所以此时的肢体锻炼除坚持第一阶段的方法以外,还应坚持锻炼翻身、起坐,在他人帮助下学会站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以锻炼瘫痪侧下肢的肌力和关节运动。

3、恢复后期阶段

此阶段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幅度较大的活动,所以此阶段患者的主要锻炼内容是练习走路以及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但患者在进行上述锻炼时,需有家属在旁边进行保护,并帮助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行走距离。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学会了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且家属有恒心,患者自己能坚持,将会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二、偏瘫康复方式及其影响

1、正常肢体摆放位置

研究表明,良好肢体姿势的早期使用优于病情稳定后的使用,尽早实施良好肢体体位摆放,可有效预防肌肉痉挛、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心理和生理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生活能力和质量。偏瘫后各期均应对正常肢体进行正确摆位,每2小时换一次位。它不仅能增加患肢的感觉刺激,减少痉挛,还能避免因体位不良而引起的压疮等并发症。

2、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能维持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系统功能的恢复。关节活动训练应遵循被动到辅助再到活动的过渡模式。在训练过程中,以病患侧为主,对长期卧床的病患应考虑健康侧。活动关节不仅是肢体关节,也是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频率一般为每天2-3次。

3、步行能力训练

约有五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左行走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偏瘫步态。纠正偏瘫患者错误的运动方式,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是其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综合康复。在减重步行训练中,采用悬挂装置减轻下肢上半身重量的负荷,采用电动跑步机带动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有节奏的步行活动。步行训练主要针对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撑全身重量的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仅可以弥补悬挂装置的不足,而且可以实时检测患者与机器人的交互作用。根据患者活动能力的变化提供相应的帮助,模拟正常的步行生命周期。步行训练能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痉挛,促进步行功能的恢复。

4、肌肉力量训练

偏瘫患者的肌力训练不会加重患者的痉挛,反而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对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提高平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偏瘫患者进行高强度渐进性阻力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的髋、膝关节力量,改善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运动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人体躯干和骨盆的控制能力,调节平衡、站立、行走等功能,从而保持姿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足下垂,增强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