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分析

张鹏飞,李璐 ,李萍

孝感市中心医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2例,且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干预。就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进行记录,且统计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明显(P<0.05)。在溶栓前、溶栓24h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救治时间;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较大的威胁,且多发生突然、病情进展快[1]。因此,在发生后,必须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时间对救治效果十分重要。基于此,必须要对急救流程加以优化。在常规急救护理效果欠佳的基础上,临床提出以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加以干预,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2例。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9:13,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60岁,平均值(66.28±3.41)岁,高血压有14例、高血糖有10例、高血脂有8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14,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60岁,平均值(66.12±3.64)岁,高血压有15例、高血糖有11例、高血脂有6例。

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3];(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3)患者与家属知情。

在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可加以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根据需求来对其进行基本体征检测,具体包含了体温、心率、呼吸频次、血压等,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要求,将患者送入脑卒中病房,检查其是否具备溶栓指征,并且实施溶栓处理。在溶栓穿刺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用2.5%碘伏来进行消毒,范围在8cm*8cm。在输液后,要以无菌透明敷贴来固定留置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观察组予以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干预,具体操作为:(1)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急诊抢救室的服务对象特点,来对现有的制度加以完善,其需要以护理中的风险为前提,来对预警系统进行明确。同时,在急诊室内成立质控小组,选取若干名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者,创设护理预警小组。对现有的预警系统进行分析,以完善管理制度,且定期加以讨论和改善。(2)根据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医疗服务需求,来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之具备良好地职业素养。可以定期考核的方式,来保证其能力符合医疗需求。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可对考核成绩优异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3)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危重,在进入急诊室抢救时,患者和家属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了解其既往病史、诱因等。在护理预警系统中,需要就护患沟通管理机制进行细化,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同时,设置监督管理制度,可对各项措施是否达标来进行监督,使之具备良好工作状态。(4)明确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刻开设绿色通道,实施先治疗后付费的机制。在进入抢救室1到2min内,做好各项基础抢救工作,例如供氧、心电监测等。将床头抬高到30°,并且在10Min内创设静脉通道、采血化验、基础检测等。在20min获取检验结果,并且由护士领回,在20min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和治疗。会诊时间控制在10min,并且确定专科治疗。如果符合静脉溶栓疗法,来进行溶栓治疗;如为重度脑卒中,符合卒中手术的标准,则需要实施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救治时间进行记录。且在溶栓前、溶栓24h后,对患者的NIHSS评分进行评估,确定其脑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救治时间(42.31±3.42)min相较于对照组(68.37±5.63)min更短,差异明显(P<0.05)。在溶栓前、溶栓24h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改善幅度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数据详细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24h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溶栓前

溶栓24h后

观察组

32

13.32±3.56

3.74±0.37

对照组

32

13.64±3.64

7.58±0.84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尽可能保证诊治的时效性,即早确诊、早治疗是改善脑神经功能的主要途径[4]。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在发病6h内,且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预后难度相对较小[5]。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可做好护理工作,优化救治流程。护理预警系统的落实,可对抢救中的风险进行规避,合理化流程,有助于护理人员落实,值得重视[6]

综上所述,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品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诊治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02;199-201.

[2]郭洪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预测模型的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22.

[3]崔燕玲,郑剑华,曹莹,戴建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20):3460-3464.

[4]秦小欢,李洋,徐卓珺. 急诊急救护理预警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优化中的效果研究[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出版者不详],2022:88.

[5]李金香,陈海燕,刘绍芳,李志松,宋丽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04):445-448.

[6]张国明,李踔,韦广莹,刘昶权,黄进弟,甘清鑫,黄继德,潘越峻.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流程静脉溶栓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21,21(02):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