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人员如何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电厂运行人员如何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

贾钰

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  甘肃 白银   730919



摘要:发电厂运行工作是电力生产的基本环节和防控前沿,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及稳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是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防范手段。如何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针对运行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定期排查各方面不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分析和预控措施。运行人员的危险点预控工作主要体现在危险点预控本的填写和现场两票三制执行方面,因此,本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以上两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发电 运行操作 危险预控

1 危险点预控的概念

危险点在电力生产工作过程中,随时存在并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影响安全生产。危险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高温、高压汽水系统,电气系统,环境污染等可能造成危害运行人员人身安全的作业场所;二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缺陷、不正常运行方式等可能造成设备设施等物质的危害;三是人为的不安全,如人员精神状态、违反操作规定和《安全规程》的行为,特别是从事运行工作,习惯性违章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存在不良的工作习惯的行为,属于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危险点,同时还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对工作中存在的常见危险点视而不见,从而使可消除避免的危险点演变成不安全情况,甚至造成事故。  

2 危险点的特性
2.1 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存在于整个作业过程中,具有客观性,它的这种客观存在不是仅凭人力就能否定的。危险点要引发生产事故必须依靠外部助力,即作业人对危险点视而不见、存在侥幸心理、直至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一旦客观的存在与主观的人为活动相结合,发生事故是在所难免的。
2.2 危险点具有潜在性。这种潜在性,一是它贯穿整个作业流程,如不及时排查就很难被发现,但始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二是作业时很凑巧未造成实际危害而暴露出来的潜在危险因素。
2.3 危险点的复杂多变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实际作业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每次作业虽然任务相同,但因作业环境时间、参与作业人员、作业的场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所采取的作业方式,使得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并且相同的危险点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作业过程中。
2.4 危险点具有可预防性。工作中虽然随时随地存在危险点,而且危险点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只要我们思想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可靠的分析预控措施,预先得到识别和预防就不怕它存在或者造成危害。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行业危险点、危险源分析与控制的重要原因。
3 危险点的分析
3.1 危险点分析是指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防范的过程。火电厂现场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等,是事故的易发、多发、设备隐患和人为失误的潜伏点。危险点分析方法就是从可能发生的后果去提醒人们注意危险点,消除不安全源,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长期以来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了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测的重要性,只要提前做好分析预控工作,就可以避免发生或者超前预防事故发生。
3.2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都是一线的生产员工总结的,如操作前进行“安全交底”,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预想”,检修开票时的“安全措施票”,安排工作时“多说一句话”等。都说微中知著,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细节却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危险点预控的措施

4.1作业前危险点预控本的填写

4.1.1.保持安全生产意识不放松,做到没有分析不工作,若有危险不工作,严肃认真对待预控本的分析和填写。

4.1.2.每班仔细分析当班工作的环境、状态、变化等方面的因素。

4.1.3.个人应针对本班重点工作进行相应的专项安全分析预控。

4.1.4.班内工作人员精神状况、行为管理以及情绪变化等方面也要作为班组管理的重点分析和预控内容。

4.1.5.个人安全防护工作要作为基本安全要求进行分析和预控。

4.2 值班期间正常操作和巡检调整方面的分析预控

4.2.1.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所涉及的工作地点、操作设备、现场环境、使用工具以及人员情绪行为等环节都有可能存在或引发事故的危险点,如果不认真分析、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危险点就可能会演变成危险源和事故点。通常工作中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隐蔽性,不易被作业人员认识和发现,因此,作业人员应随时保持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找准危险点,制定预控指施,这才是防止发生事故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4.2.2.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机械设备、环境、人员素质等具体情况,超前分析和查找可能产生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再依据有关安全法规,研究制定可靠的安全防范指施,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这是一种以工作危险预想方式,针对作业实际情况,提醒员工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发生事故的有效方法。

4.2.3.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对“两票三制”中工作票、操作票的很好补充和加强,是弥补现行工作中所列安全措施,在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足之处,以及作业中动态变化的安全要求。

4.2.4.危险点分析预控必须按照四个方面、三个层次来进行。四个方面是指:人员、环境、设备、管理,它们是进行危险点分析的基本方向,也是将事故点先分析,再分解,做预控,直到消除和避免“危险点”的重要途径。三个层次是指:工作前、工作过程、工作结束。整个作业过程对危险点全程分析监控,安全情况可控在控,保证全程安全作业。

4.2.5.工作场地的特点,如高空、井下、容器内、交叉作业、邻近高压管道、邻近带电设备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点。针对这些危险点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怕麻烦,想到、走到、做到,并且先到工作地点进行检查和交底,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做好相关安全分析和措施,保证作业全过程安全。

4.2.6. 运行设备巡检也是电厂生产运行的一项主要工作,进行相应的危险点预控,必不可少。巡检过程中应检查现场环境良好,工作照明充足、现场设备完善;巡检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戴好手电及相关防护设备和工具,注意上下楼梯,防止踏空、滑跌、抓好扶手,巡回途中注意防止掉入孔洞,注意设备安全距离,高空落物。另外,特殊工作环境的状况应重视,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大风、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等环境因素可能给巡检人员带来的危险点,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相关风险分析和防范控制措施。

4.2.7.运行值班人员个人情况也应作为重点危险源来分析,如作业者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行动行为异常不受控制、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等可能带来作业安全风险的危险点。针对以上情况应进行专项分析,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必要的措施来预防控制,避免造成不安全结果。

结束语:电力生产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特别是火电厂运行面,作为电力运行人员,要保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的做好生产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根据实际生产状态,认真提出和分析当班期间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和问题,做好充分的预控措施,才能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我公司自去年10月份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要求精神,实行员工危险点分析预控本以来,生产形势大有好转,安全生产局面稳定向好,还未发生影响生产的任何人员和设备安全事件。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喜人成绩。安全生产不是一时一刻,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安全工作一直在路上。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不断加强生产安全风险要求,持续贯彻员工人身安全风险预控工作,才能实现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

贾钰(1972.09.15,男,甘肃靖远,大专,技师,汽轮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