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余世勋

武汉市金银湖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48

摘要:学校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又因为自己的学科特点,占据着特殊的、重要的位置。文章从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初中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来论述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   爱国主义

五育并举,德育居首。德育不同于智育,它难于智育,是更高级更复杂的教育工程。说它难于智育,是因为智育是以个体活动为主,环境影响基本是积极的,学生心理上也比较容易顺应接受。

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在整个德育工作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而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又因为自己的学科特点,占据着特殊的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学校德育渗透是一个发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以能够影响学生心理结构变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以物理学科为例,它应当包括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深化为核心的五爱教育、行为习惯规范训练、价值评价、深化运用、情感的培养等等。

学科教育在学生心理沟通中有着自己的特殊优势,应当说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是在科学教育中完成的。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物理学知识内在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

1.物理学贯穿了唯物主义思想,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物理学的讲授过程就是运用辩证方法、阐述唯物主义的过程。

2.物理学中的每一个定律、物理概念都要应用辩证的方法认证。列宁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3.在物理学发展中,实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现代物理是所有其它科学实验的法规。在物理教学的实践和实验活动中,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4.物理学是一门使用教学语言得出自己的定律理念准确的科学。在研究物理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关系较密切,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从技术发展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物理学科教学实践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品格修养。

物理学的学习劳动是艰苦的,但同时又是有趣味的。在愉悦的教学活动中,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积淀的清洗非常有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教育也非常容易被学生接收和内化。

.初中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道德力量,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讲述我国古代在物理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民族自尊心既是爱国主义的自然体现,又是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元四百前,我国《墨经》关于力学、光学、物理结构的就有论述;《论衡》、《梦溪笔谈》等中的有关论述在世界遥遥领先。沈括在实验中发现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观察到的磁偏角要早四百年;东汉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讲述这些内容会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在旧中国,我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才被重视。我在讲“用电常识”一节时,结合国情及乡土材料讲我国解放前电力工业十分落后,农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用煤油或松枝照明。解放后,全国发电量比1949年增长了90多倍,绝大多数家庭点上了电灯。

(三)通过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史、拼搏史,树立为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以故事形式适当补充物理学家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高贵品质。日心说的创始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不畏黑暗势力的迫害、坚持真理、不懈地为研究天体运动奋斗终身。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献身科学、反对迷信、不畏德国纳粹党的疯狂迫害,为人类和平事业奋斗不已等。通过以上事例,使学生懂得:“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他自己的祖国。”

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融合力,自古以来,报效祖国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如火箭专家钱学森在1949年解放后,放弃国外舒适生活和优越工作条件,申请回归祖国,受到美国多方干涉、迫害和逮捕,他一直没有屈服,1966年终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导弹。王淦昌在战时,为了支援抗日,捐献了家中积蓄,1960年,又把积蓄的巨额卢布献给国家,为我国的核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以上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四)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危机感”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教师在讲授我国伟大成就时,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解我国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还只是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跟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如我国人口已达十四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但按人口平均计算,就远远落后于世界前列。关于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待年青一代去完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创造情景进行情感诱发,遵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原则,将爱国主义渗透于教学之中。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利用教科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已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十分自然地接受德育渗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德育渗透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德育渗透应注意“适度”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该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与此同时要注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坚持“适度”,把基点放在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原始思想的启蒙教育上,绝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过多地引进具体的哲学名词,否则宣传弄巧成拙。

德育渗透应力求“新”

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较熟悉的德育教材,应灵活多变。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都有“求新”的欲望,中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对有些“老题材”应该进行角度变换或给予延伸、拓宽——老话新谈。如在《磁》现象的教学中,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要联系到“四大发明”,我认为对这一素材变换一下角度进行渗透,比如这样说:“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应该值得我们炎黄子孙骄傲的。但是在旧中国我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我国发明的造纸术,首先使用的活字印刷却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我国发明的指南针,在旧中国却找不到救国救民的航标”。通过以上内容的叙述,既讲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又对学生进行了近代史教育。

德育渗透应注意“挖掘”素材

在不放过课本中现成的德育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初三物理《焦耳定律》是焦耳在1840年确立的。可以抓住这个时间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年代的巧合,向学生讲述中国“百年衰落、百年屈辱”的悲壮历史,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通过对“数字”的发挥获得素材的例子很多,如英国的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焦耳花了“四十年”用不同的方法做了四百多次实验得出了热功当量的数据。通过对数字的发挥、讲解,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阎全铎、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卢立章主编:《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武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