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创新报道视角和方式让民生新闻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论如何创新报道视角和方式让民生新闻活起来

朱倩

怀化市广播电视台  418000

摘要:在当前广播民生新闻报道面临的现状和挑战中,新媒体的兴起对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创新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视角,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报道主题,并进行独立性的深度报道。此外,针对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本文提出了采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和跨平台整合传播的创新方法。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可以激发民众对民生新闻的兴趣,提升其参与度,从而活跃民生新闻的传播和影响力。

关键词:创新报道视角;报道方式;民生新闻

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广播媒体面临技术和平台的变革。传统广播形式面临着新媒体竞争的压力,既是新机遇又是新挑战,需要寻找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方式和传播渠道。民生新闻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类别,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在现实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创新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方式,提升其活力和影响力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一、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挑战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和重复性报道的问题。部分广播媒体偏向报道某些热点话题,忽视其他重要的民生议题,导致信息的重复和局限。传统广播形式的民生新闻报道通常是单向传播,观众参与度较低。观众缺乏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关切,难以真正参与到民生议题的讨论和决策过程中[1]广播民生新闻报道面临信息获取和核实的困难。有时候,广播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来源,导致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任何媒体都应该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好像这一段话不太对,如果信息准确都难,不是容易让受众对传统媒体的误解吗?)广播媒体往往依赖广告和商业利益来维持经营,这可能会对民生新闻报道产生干扰。某些敏感的民生议题可能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面对这些现状和挑战,创新报道视角和方式成为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迫切需求。

二、新媒体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等。传统的广播媒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新媒体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和设备进行传播,从而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实时性和即时互动性的特点。观众可以通过即时的消息、评论和分享等方式与广播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也促进了广播民生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分众化和个性化传播。通过数据分析和个人化推荐算法,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增加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度。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多媒体和互动性的丰富性。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使报道更加生动直观。同时,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功能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例如投票、评论和在线调查等,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促进了网络社群和信息共享的形成。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形成舆论的扩散效应。同时,广播媒体也可以通过社群互动的方式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意见。

三、广播民生新闻报道视角的创新

3.1选择多元化的报道主题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应该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等。例如,报道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少数族裔和农村地区等群体的民生问题,使得广播新闻更加贴近不同人群的生活实际。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引起公众对环保行动的关注和行动。例如,报道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等环境议题,促使公众采取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健康和福利问题越来越关注。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涉及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社会福利等议题,为听众提供有关健康、幸福和福利的实用信息和建议。例如,报道有关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新闻,帮助公众更好地管理和提升自身的健康和福祉。教育和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2]。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关注教育政策、教育资源不平等、职业培训、就业机会等议题,为听众提供与教育和就业相关的信息和指导。例如,报道关于教育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市场动态等新闻,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教育和就业领域的问题和机会。

3.2开展独立性的深度报道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进行调查性报道,深入挖掘和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例如,报道关于腐败、不当行为、违法乱纪等问题的调查性报道,通过收集证据、采访相关人士和深入研究,揭示问题的背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开展专题性报道,集中深入探讨某一特定的民生议题。例如,针对教育、环境、健康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报道,帮助听众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影响。通过对相关人物的深度采访和故事报道,广播民生新闻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问题的现实性和影响。例如,报道一位受到社会问题影响的个人或家庭的故事,让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实际影响和困境。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民生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展示。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将其以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听众,提供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报道。

4广播民生新闻报道传播方式的创新

4.1采用新媒体传播方式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新闻APP等,通过发布新闻摘要、链接或视频等形式,将新闻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3]。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观众互动和分享的机会,使得民生新闻报道能够更快速、广泛地传播。利用视频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制作和发布相关视频内容。视频形式能够生动地呈现新闻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通过直播形式,如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报道或举办在线讨论活动,观众可以实时参与和提问,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开发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移动应用程序,使得观众能够方便地获取新闻内容、订阅感兴趣的主题、参与在线调查等。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个性化的推送服务和互动功能,使得广播民生新闻报道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和兴趣。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和互动性展示方式,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以更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例如,利用交互式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民生议题的讨论中。

4.2进行跨平台整合传播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新闻网站等。通过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同或补充的报道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并提供多样化的观看或阅读选择。例如,广播电台可以在其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的文字报道、音频片段或视频剪辑,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跨平台整合传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广播民生新闻报道。例如,通过在文字报道中插入图片、音频或视频,或者在视频报道中添加文字说明,使得报道更加丰富和生动。这样的整合传播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在跨平台整合传播中,还可以利用互动性的元素增强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例如,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提供讨论区或评论区,观众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此外,还可以设置在线投票、调查或问卷调查,以了解观众的意见和反馈[4]。广播民生新闻报道可以与其他媒体机构或内容创作者进行合作与共享。通过与电视台、报纸、网络新闻网站等媒体合作,可以扩大报道的影响范围和触达受众的数量。例如,广播电台可以与电视台合作制作相关的新闻节目或专题报道,通过电视和广播的双重传播渠道,将民生新闻报道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结束语:通过创新报道视角和方式,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使民生新闻报道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时,新闻媒体也应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传播途径,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观众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递民生议题,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庆合.基于融媒体视角下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J].中国报业,2023,(05):166-167.

[2]朱雪霞.论全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民生视角创新[J].采写编,2021,(03):34-35.

[3]李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J].记者摇篮,2019,(05):57-58.

[4]赵亮.坚持人文关怀  创新民生新闻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S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