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金东慧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在产科危急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本院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有胎盘存在问题、宫缩乏力、凝血机制异常和软产道存在损伤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为了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当注重产前宣教、产前检查、对产程进行严格监控、掌握剖宫产的基本指征、加强产后特别护理等措施

关键字:产后出血;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根据其发生的早晚分为产期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所谓产期早期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在24h内阴道失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可以看出,判定产期早期产后出血的标准有时间和失血量两个标准,只要符合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的即为产后出血。在该种产后出血情况下,以胎盘娩出后1~2h的出血发生最多、最常见;所谓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24h~6周的任何时间的子宫大出血[1]。产后失血量的临床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以及羊水红细胞压积法等,本文衡量是否属于产后出血,采用以上相关方法进行计量。2019年1-12月本院共接收共接受789名产妇,其中有72例出现产后出血。基于本院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产后出血的诱发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3)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72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2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正确有效地开展抢救和护理工作,对预防和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非常重要,作为医护人员,在产妇的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

(1)、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

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于存在产后出血相关危险性因素的孕产妇,比如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多胎妊娠以及流产过多等,应进行充分的产前监测,并给予合理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大部分的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知识,且有恐惧心理,在分娩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进而容易产生产妇身体疲劳和子宫肌疲劳,子宫肌疲劳必定会导致收缩乏力,延长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跟着增加。因此,在产前检查中,应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讲解,应对正确地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耐心听取产妇的倾述,积极地从情感上给予支持和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产妇从心理上克服因分娩而带来的焦虑等负性的心理反应[2]

(2)、正确地处理生产过程在第一产程中,护理人员要为产妇保持良好的宫缩,正确地观察胎心,要密切注意胎先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情况。如果使用缩宫素,需要派专人看护,对产程的进展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定期做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等;在第二产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防止产程的延长,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应严格掌握助产技术;胎儿在娩出时应注意保护好会阴部位,使头先缓慢娩出,要防止软产道撕裂伤;进行会阴切开术的时候,应在胎头拨露时,切开会阴并加强监护;在第三产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胎盘剥离的基本征象,切忌粗暴地牵拉脐带和对子宫进行按摩等,要正确、适时地帮助胎盘胎膜的娩出;对胎盘实施常规检查,检查其是否完整,在胎儿娩出以后20~30min,胎盘还不能娩出的,护理人员可施行人工剥离胎盘术,但是动作应准确轻柔,以避免损伤子宫;同时,还应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常规检查软产道,检查其有无裂伤等情况;同时,应立即注射缩宫素,从而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3)、密切观察产后病情。首先,产妇在生产后,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其次,在产后2h内,正确地收集产后出血,并进行测量,把产妇留在产房,继续观察2h;第三,应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等,同时准确记录出血量、血液颜色及气味等,如果产后出血量达到200ml以上,应积极查找原因,予以相应处理。

(4)、一旦发现产妇有休克征兆,立即采取休克体位、吸氧、保暖,同时应迅速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准确及时地输液、输血,密切监测血压、脉搏、产妇表情、皮肤颜色变化、尿量变化等情况,并准确记录,查明出血原因,及时采取措施[3]

3、小结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目前,产后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要避免或尽量控制因产后出血而引起产妇死亡的事件,预防是重点,在产妇分娩以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积极治疗是关键,当出现了产后出血后,医生及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产后出血后的护理也不同忽视,尤其是要做好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张红菱,王丽华产科护士如何实施健康教育门中国妇幼保健,2000.15(9):589.

(2)唐金兰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73.

(3)许淑芳,申静妊娠高血压疾病52例临床治疗分析门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727-728.

(4)夏俊霞,任景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 i 逐步回归分析研究门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0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