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4

物理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朱桂琴  ,钟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物理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效果。方法:抽取

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一共有3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种均为15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O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治疗作用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痛苦,提高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还能获得患者满意评价,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关键词】物理治疗;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腰椎的不同部位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断裂,骨髓组织从脊柱后方或脊柱通道断裂处排出,引起邻近脊髓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引起腰痛等症状[1]。患病后会表现出腰痛等症状,随病情发展,还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行动障碍等。相关研究发现,腰椎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长期弯腰劳动或者坐位工作人群发病率较高[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较多。单独采取康复护理难以达到患者满意治疗效果。物理治疗我院目前主要有立体动态电干扰、超短波、红外线。立体动态电干扰、超短波、红外线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各具优势[3]。将动态电干扰、超短波、红外线、康复护理联合用于治疗此病,治疗效果将会大大增强。此次研究则分析立体动态电干扰、超短波加红外线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效果。 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一共有3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种均为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范围39岁-68岁,平均年龄40.28±2.44岁。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范围38岁-66岁,平均年龄40.27±2.40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了解研究内容,赞同,②均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问题。②配合度较低,③其他合并类疾病,④中途退出。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等类型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动态电干扰、超短波、红外线治疗。

1.2.1对照组

康复护理:(1)建立康复护理小组,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参考以往优秀文献。利用头脑风暴形式,提出护理问题,集合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护理组长,带头协助有关护理工作。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促使均能够掌握康复护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2)健康教育:①发放健康手册,向患者发送康复护理方法、康复护理重要性等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引导患者自行阅读,患者不理解点及时询问护理人员,及时解决。②开展讲座,主要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危害、康复护理具体方法等,促使患者能够认识到自身疾病危害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有关工作。③面对面讲解,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学历,当前认知度等进行面对面讲解。对于理解能力较低,学历较低,认知度不高的患者,采取多次反复讲解、示范,过程中语言缓慢,通俗易懂,同时保持足够耐心,保证患者均能够有效理解和掌握。(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引导患者将自身真实的想法表述出来,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进而改善患者的疑惑以及焦虑。在和患者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从语言、肢体上对患者安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引导患者倾听舒缓音乐,根据音乐进行呼吸训练,通过呼吸,吸气,能够起到快速放松身心效果。根据音乐闭眼,进行冥想,以此达到舒缓身心效果,对心理具有良好调节作用。引导家属、朋友参与进来,给予患者亲情和友情支撑,增强患者护理信心。向患者例举康复护理后恢复较佳案例,提高患者康复护理信心。(4)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急性期患者及时仰卧在硬板床上休息,卧床时间一般为3-4周适宜,卧床期间进行按摩理疗。患者症状消失后,进行拱桥式功能锻炼,双腿屈曲,以后头部、双肘和双足五点作为支点,用力将臂部抬高,形成拱桥状。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逐渐将双臂放在胸部,双足和头后部3点作为支点训练,每天3组,每组15-20min,频率为20次/min。完成拱桥练习后,患者接受20-30次踢腿练习,更换腿部,速度合适。之后进行步行训练,如小侧弯、前弯、后拉、旋转、慢速蹲下运动在快步和慢步之间交替进行。向患者详细说明基本教育原则、预防措施等。

1.2.2观察组

动态电干扰:利用XY-K-GR-CⅡ型立体动态干扰治疗仪,设置为动态干扰模式。治疗时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电极放置方式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对症状局限在腰骶部患者将电极交叉放置在腰骶部。对伴随下肢症状的患者将电极在腰部和患肢处交叉放置。选择6个电极,调节为低频,中心频率3kHz,动态频率5s,每日治疗1次,时间为20min/次,5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2天。持续进行2-3个疗程。

超短波:采取XY-K-CDB-Ⅲ型短波治疗仪,将电极板固定在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处,输出功率为60-80mA,每日治疗1次,时间15min/次,5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天。持续进行2-3个疗程。

红外线:利用Lifowave-WIRA 750Exp型红外治疗仪照射腰骶部痛点,灯距在25厘米-35厘米,直至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每日治疗1次,时间15min/次。5次为1疗程,持续进行2-3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1)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90%以上,能够正常活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60%-90%,局部活动受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60%以下,无法正常活动。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2)根据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3)根据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L)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情况。主要包括:生活自理、社会生活、干扰睡眠、站立等10个方面。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4)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标准(JOA)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腰椎功能情况。0-4分:严重,完全瘫痪。5-8分,重度,部分瘫痪。9-12分,中度,肢体感觉异常。13-16分,轻度,运动障碍。

(5)根据治疗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采取百分制,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6)根据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后生活水平变化。主要从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四方面进行分析,每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n,(%)](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6(40)

8(53.33)

1(6.67)

93.33(14)

对照组

15

5(33.33)

7(46.67)

3(20)

80(12)

χ2

-

-

-

-

7.688

P

-

-

-

-

0.006

2.2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5

5.30±1.23

1.01±0.08

对照组

15

5.27±1.20

2.11±0.21

t

-

2.109

4.009

P

-

1.034

0.002

2.3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ODL评分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O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ODL评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5

37.20±2.17

18.24±1.20

对照组

15

37.22±2.21

26.39±1.24

t

-

1.200

6.009

P

-

1.002

0.010

2.4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4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5

10.20±3.21

14.28±1.17

对照组

15

10.25±3.24

11.90±1.05

t

-

1.047

2.376

P

-

1.001

0.030

2.5 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5 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5

7(46.67)

7(46.67)

1(6.67)

93.33(14)

对照组

15

5(33.33)

7(46.67)

3(20)

80(12)

χ2

-

-

-

-

7.688

P

-

-

-

-

0.006

2.6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

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6 分析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领域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观察组

15

护理前

护理后

52.38±4.22

86.30±7.17

56.30±4.26

82.38±7.33

55.80±4.24

83.27±6.30

58.40±4.33

82.70±6.21

对照组

15

护理前

护理后

52.30±4.21

72.34±5.30

56.27±4.22

74.19±5.31

55.88±4.31

77.48±5.22

58.34±4.38

75.67±5.30

t

-

-

5.301

7.276

5.268

7.820

6.179

7.810

5.786

8.000

P

-

-

1.028

0.010

0.709

0.010

1.107

0.007

0.922

   0.007

  1. 讨论

人体的脊神经、自主神经通过脊柱分布于全身,支配内脏、躯干、肢体等行使正常功能,如果脊柱因姿势不良、外伤、受凉等原因而造成位置结构发生改变,则可刺激、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神经及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而出现肢体或内脏的症状,形成各种各样的疾病[4]。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椎管前缘、刺激或者压迫腰脊神经根或者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和腰脊神经支配的下肢放射痛或者麻痹[5]。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机体危害较大。腰间盘突出会导致腰部胀痛,坐骨神经放射痛,下肢麻痹胀痛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患者时常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康复护理是以基础护理为主要目标,对尽快恢复生理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主要包括:心理开导和暗示、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对疾病,康复护理等知识认知度较低,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不配合等情况,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除外,受疾病影响,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阻碍疾病恢复的重要因素。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能够保证患者均能够有效障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采取音乐疗法,亲情和友情支撑法等,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护理信心。给予患者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能够逐渐增强腰背肌力,改正错误运动模式,维持脊椎平衡,恢复患者腰椎功能[6]。为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在康复护理基础上加入动态电干扰、超短波、红外线治疗能够达到较佳效果。干扰电疗镇痛作用较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干扰电疗法采用中频交流电,其优点是人体组织阻抗小、无电解现象、耐受好、作用深。动态干扰电是将静态干扰电的两组中频正弦电流的等幅波改为调幅波交叉地输入人体。动态电干扰能够提供大量能量,对组织产生足够刺激,能够抑制感觉神经,促使皮肤疼痛阂升高,从不同方向、角度和形状产生低频动态立体刺激效应,具有明显镇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等优势。短波治疗仪是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能作用于人的肌体进行治疗的仪器。对人体最多只有微热的感觉,因而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剂量对深层患部进行治疗[7-8]。通过电容电极和感应电极将高频能量,将患部置于电极之间,有效传递到关节和组织,选择断续、持续或脉冲输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9-10]。超短波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能够扩张血管、促使毛细血管、小动脉扩张 ,通透性增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炎症和病理产物清除加速,水肿减轻[11-12]。超短波能减轻受压神经根局部炎症和水肿,起到有效止痛和环节腰部肌肉痉挛的作用[13-14]。红外线能发挥作用,主要靠红外线的热效应。被红外线照射的局部,温度会升高,进而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肌肉得到松弛[15]。血液循环对身体各组织器官十分重要,能带走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同时为组织器官带来氧气等营养物质。利用红外线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腰椎功能恢复。此次研究则分析动态电干扰、超短波加红外线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效果。 结果发现,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VAS评分明显降低,ODL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高。除外联合治疗后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增高,SF-36评分明显增高。动态电干扰、超短波加红外线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较大价值。

综上所述,动态电干扰、超短波加红外线联合康复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痛苦,提高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还能获得患者满意评价,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参考文献

[1]黄芳,红外治疗仪联合减重行走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23,43(05):61-62.

[2]柴充,徐秀成,刘宗克.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23,44(02):299-300.

[3]邓欢,王兴歌,宋莹莹.红外线照射联合量化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02):76-79.

[4]段升磊,李铁山.超短波联合超声引导下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05):29-34.

[5]陈忠强,徐晓丽,俞佳锋等.不同体位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05):7-8.

[6]于敏,车世钦,李承鑫.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72-176.

[7]耿乐,范楠楠,刘夏.磁振热、超短波、电脑中频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1,6(08):31-34.

[8]贾立炜,姜晓红,于瑞杰.超短波联合骨盆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及QOL评分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1,27(06):1235-1239.

[9]曹磊,康麟,王建生.针刀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21,39(01):25-28.

[10]黄文立,刘其昌,杨青宇等.内热针结合红外线热成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4):10-13.

[11]郑静雯.超短波治疗仪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S1):64-65.

[12]仇园园.超短波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PGE2及β-EP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28-2531.

[13]罗媛媛,梁莹莹,关爽等.超短波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3):95-96.

[14]熊远香,卢巍.整脊手法联合超短波、磁振热及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04):55-57.

[15]李树英,陈秋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腰椎牵引康复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02):304-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