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堆内离室流道热工水力优化计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2

电堆内离室流道热工水力优化计算

刘光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2413

1计算简介

为测量反应堆内中子通量率,在适当位置放置了堆内电离室。为保障堆内电离室运行工作温度,需要对其设置专用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流量是通过节流件控制的,通过开展电离室流动三维热流体数值计算分析确定流道设计,以满足设计要求。

2整体计算区域选取

流体域的选取包含着冷却通道和电离室管路内所有结构,考虑整个电离室通道的流动和换热区域,其中包括:内通道(电离室表面与电离室设备套筒之间的间隙流域)、中通道(中间套筒内流域)和外通道(中间套筒与电离室通道外层筒之间的间隙流域),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精确模拟出传热,本项目计算域包含固体域:外套筒、中间套筒、热电偶和电离室设备套筒。

图2 电离室内部通道划分

3模型设计参数敏感性测试

3.1原模型计算

电离室通道除了入口弯管外,呈1/4对称分布。由于计算域狭长因此网格量要求较大,入口弯管对流动换热影响不大,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本项目将入口弯管省略,采用1/4模型进行计算域提取。原始模型的电离室表面和电离室设备套筒的温度均超过400℃。因此需改善钠液循环路线,降低电离室壁面和外套筒温度。

3.2参数敏感性测试方案制定及计算

3.1.1改变上孔位置

3.1 计算方案设定

方案0

1/4原模型

方案1

上孔下移300mm

方案2

上孔转动22.5°

序号

方案

最高温度(℃)

流量(kg/s)

温度(℃)

电离室外套筒

电离室表面

出口孔上

出口孔中

出口孔下

出口孔上

出口孔中

出口孔下

0

原模型

408.9

410.4

2.07

2.29

2.63

389

389

381

1

上孔下移300mm

473.4

398.6

1.95

2.37

2.68

390

388

381

2

上孔转动22.5°

436.8

400.6

1.99

2.34

2.67

390

388

380

3.2 计算结果对比

从温度场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个方案没有改变钠液循环路线,电离室壁面和外套筒温度外通道的高温钠液从上端开孔进入中通道,增加了中通道钠液温度,电离室表面和电离室设备套筒的温度均超过400℃。根据计算结果统计,两个方案不太没有改成电离室设备的温度分布,反而导致了电离室外套筒温度大幅上升,因此改变上孔位置方案不可行。

3.1.2改变电离室径向距离及上下孔

在进行参数敏感性测试时,需要设计多个方案,在后续测试时为了提升计算速度,在1/4模型基础上省略热电偶,建立1/8对称模型进行分析。

3.3 计算方案设定

方案0

1/8原模型

方案1

电离室及套筒向心挪动12mm

方案2

电离室及套筒向心挪动12mm,去除下孔

方案3

电离室及套筒向心挪动12mm,去除上孔

4.4 计算结果对比

方案

最高温度(℃)

液位高度(m)

流量(kg/s)

温度(℃)

电离室外套筒

电离室表面

中通道

外通道

电离室模型高度

出口孔上

出口孔中

出口孔下

出口孔上

出口孔中

出口孔下

0

420.8

403.1

7.38

7.35

8.52

1.20

1.21

1.09

381.7

384.9

377.6

1

418.4

402.9

7.38

7.35

8.52

1.22

1.17

1.11

382.1

385.2

378.1

2

385.7

373.5

10.44

10.05

8.52

0.6

1.03

1.87

411.5

409.3

393.2

3

411.2

389.8

7.34

7.07

8.52

1.25

1.16

1.09

390.2

381.4

372.9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3个方案均降低了电离室壁面和外套筒温度,其中方案2效果明显,使电离室壁面和外套筒温度均远小于400℃。推测下孔面积减小可以大幅改善电离室设备温度分布,但是上孔和下孔在实际运行中均有其作用,不能完全去除,因此后续需探索上下孔面积比所带来的结果变化分析。而改变电离室套筒径向距离带来的温降有限,单纯改变距离不能解决电离室设备温度超限问题,但是可以再其他参数优化完成后,做小幅改善处理。

3.1.3改变上下孔面积比

3.5 不同面积比方案

方案1

上孔

4*8

25mm

下孔

1*16

30mm

方案2

上孔

4*12

25mm

下孔

1*16

30mm

方案3

上孔

4*16

25mm

下孔

1*8

30mm

3.6 计算结果对比

方案

1

2

3

面积A(m2

上孔

0.015708

0.023562

0.031416

下孔

0.01131

0.01131

0.005655

面积比Ax/A

上孔面积占比

0.581395

0.675676

0.847458

下孔面积占比

0.418605

0.324324

0.152542

流量 Q(kg/s)

上孔

1.09

1.13

1.75

下孔

2.41

2.37

1.75

流量占比

上孔

0.311429

0.322857

0.5

下孔

0.688571

0.677143

0.5

最高温度(℃)

电离室外套筒

402.3

402.1

397.2

电离室表面

384.7

384.7

381

液位高度(m)

中通道

7.75

7.74

8.15

外通道

7.63

7.66

8.07

电离室模型高度

8.5247

8.5247

8.5247

流量(kg/s)

出口孔上

1.06

1.05

0.87

出口孔中

1.11

1.15

1.35

出口孔下

1.32

1.3

1.27

温度(℃)

出口孔上

420

420.7

419.6

出口孔中

383.1

383.3

405.4

出口孔下

372.3

372.3

371.5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3个设计工况电离室外套筒和电离室表面温度分布趋势相同。上孔面积比从58%提升到68%时,电离室壁面和外套筒最高温度变化不大, 上孔占面积85%以上时,上孔配流可占50%以上,此时电离室外套筒和电离室表面温度降低明显,可限制在400°以内。

5 总结

报告对堆内电离室进行了热工水力计算,并对关键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上孔位置方案不可行;

(2)改变电离室径向距离可以微调温度,需与其他优化方案搭配;

(3)去除下孔可显著降低温度,但是下孔需部分保留不能完全去除;

(4)降低下孔面积比可以有效降低温度,下端开孔只需保留最下面一排,否则将导致温度超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