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7
/ 2

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效果的影响

徐秋艳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  北京密云   1015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具有显著效用,可以提升患者遵医嘱行为,排解患者负面情绪,为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早期康复;心理护理;脑血栓;应用效果

前言:

脑血栓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产生的坏死性病变,最终诱发患者脑组织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各项机体功能均会造成巨大不利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大幅度下降。通过积极且妥善的治疗后,脑血栓患者通常可以逐渐康复,但是实际的恢复效果与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遵医嘱行为、护理配合度均有着密切关系。很多脑血栓患者由于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状态较差、负面情绪高涨,因此无法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本文,针对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42至71岁,平均年龄(62.53±4.37)岁[1]。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43至75岁,平均年龄(64.15±2.39)岁。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内容包括:⑴密切关注患者早期康复阶段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的心理展开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以及受教育程度,从而针对患者展开个性化健康宣教,通过全面向患者介绍脑血栓疾病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建立正确认知,并且促使患者了解康复治疗对于预后效果的重要性。通过列举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为增强患者遵医嘱行为而奠定夯实基础。⑵针对患者展开系统综合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表现、病情特征等,从而针对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深入分析。脑血栓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消极、暴躁以及低沉等多种负面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沟通,积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性奠定夯实基础,更有利于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并且为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发挥显著作用[2]。⑶如果患者存在孤独与寂寞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陪伴,通过与患者积极交流、并且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对于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开导,与患者家属和朋友建立沟通,建议其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多陪伴和多看望患者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爱与温暖,为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奠定夯实基础。⑷脑血栓患者往往伴随着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患者由于语言表达与活动均受限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面对这类患者,首先应该详细向患者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功能障碍,并且告知患者遵医嘱展开康复治疗,对其预后会发挥怎么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保障良好遵医嘱行为。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与护理前后情绪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与护理前后情绪变化(n)%

组别

遵医嘱行为(n=46)

SAS(n=46)

SDS(n=46)

控制饮食

规律用药

康复训练

按时复查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2(91.30)

44(95.65)

42(91.30)

44(95.65)

55.36±2.14

34.29±1.07

56.45±2.68

38.75±1.19

对照组

33(71.74)

34(73.91)

34(73.91)

35(76.09)

56.14±3.26

42.86±5.30

55.94±3.57

49.04±2.17

T值

6.247

9.314

8.265

7.432

10.158

9.654

5.265

6.411

P值

0.011

0.025

0.016

0.032

0.027

0.019

0.020

0.034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栓的医疗手段有很多,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即使脑血栓患者存活下来也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均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同时也会让患者产生悲观、焦虑、暴躁、消极等一系列负面心理情绪。由于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一定损伤,进一步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或者导致患者病情恶化[3]。因此,针对早期康复中的脑血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与实际心理现状,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举措,有效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联合患者家属与朋友,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理支持与情感支持,从而消除由于语言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而给予患者造成的的负面情绪。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效提升患者遵医嘱行为,为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邹雨辰. 早期康复护理对控制急性脑血栓患者残疾率及神经损伤程度的作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3):340-342.

[2]刘晓琳.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价值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6):116-117.

[3]张海红. 老年脑血栓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0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