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探讨

韩瑾,吴林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眼科疾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以提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眼科疾病患者94例,依据护理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眼科疾病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充分维护患者的安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眼科疾病;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眼科疾病患者94例。纳入标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积极配合参与;患者从发病至出院均在我院接受诊治。排除标准:中途转院者;资料不完整者。所有入组患者依据护理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年龄40~75岁,平均(61.08±7.14)岁。对照组年龄40~75岁,平均(61.73±7.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1)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以此保证患者的安全,结合各项安全制度,建立安全质量小组,明确科室内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2)护理风险管理。①建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将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共同纳入风险管理小组,明确自身职责,进而分析各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此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消除潜在的隐患。②科室需要提升的是护理人员在风险评估方面的意识,并且由科室护士长进行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常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探讨,再根据护理人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来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方面的计划,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加强巡查的次数,加固床档。③科室还需组织人员接受培训,定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提高医患配合程度,做好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护理文书的规范进行工作,并完善护理环境中的消毒隔离制度。针对重点工作环节需对其进行着重安排,难度比较大以及特殊的工作环节,需优化各项人力资源,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来源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护理质控中心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3)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应用跌倒坠床管理、噎食、压力性皮肤损伤等集束化管理检查表进行评价。(4)比较两组不良情绪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发热1例,未出现药物反应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4例,发热3例,出现药物反应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15%(9/4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风险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眼科患者作为特殊的患者人群,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中老年是眼科疾病的好发人群。近年来,眼科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难度,降低了其安全性。安全护理管理用于眼科住院患者中,不仅可以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认知程度,还能实现优化服务环节的效果[1]。眼科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优化相关流程,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同需求,让护士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从患者的角度着手,分析患者的实际需求,随后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开展安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安全是工作的核心内容,决定了护理管理的质量。护理工作效率是就诊者对医院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的直接感受。年资高的护士可为资历低的护士讲解如何处理患者不同问题,采用积极态度争取患者配合[2]。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护士面对的问题比较多,明显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

[3]。安全护理管理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需保证整个护理流程顺利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制订护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明确患者的需求以及潜在要求,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以此开展护士培训工作,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而安全护理管理可以充分保障临床工作的安全、科学以及完整,将患者作为工作核心,制定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眼科疾病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工作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其可以有效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升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责任意识,改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对眼科疾病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维护患者的安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敏霞. 我院眼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方法探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130-131.

[2]罗杏梅. 眼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路径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7):37-38+41.

[3]张英妹,吴宝凤,朱小丽. 眼科患者住院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2):97-98.

[4]蓝洁娣. 安全管理在眼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