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3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对策探究

张帅

天津健康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617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发展建设快速进程中,城市物质生产与居民生活水平指标提高成为关键,为客观正确衡量这些关键指标,地方政府平台加大了资金成本投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希望力图解决资金不足这一现实问题,改善公司融资所面临困境,打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本文中就着重讨论了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融资业务历史沿革经历,并思考其平台公司在未来融资业务发展层面的有价值对策,为公司相关操作提供大量参考借鉴依据。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业务;历史沿革;发展对策

前言:

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早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兴起这一公司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寻求走企业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道路,所以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大量筹集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要资金,有效促进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向前稳步发展。在最早,成立平台的多为地方政府城投公司,他们在先后发展数十年后也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来,满足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发展历程与工作方向进行分析过程中,有必要首先了解其公司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内容[1]

一、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阐述

在过去数十余年来,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发展快速,大体来讲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下分分别来谈:

(一)第一阶段

我国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的第一阶段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始,到2017年,整个地方政府融资业务在近十年经历了快速扩张和野蛮生长,其中的监管加码、严防死守变迁发展都令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转变极大。首先就谈2010年以前,该阶段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另外还有来自于外国政府的外快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等等。当时贷款形式非常丰富,而银行中的贷款抵押物则主要由政府注入平台公司,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以及其它资产。其他外国政府贷款则交由地方政府财政作为担保。平台公司在第一阶段具有鲜明的融资特点,那就是地方政府直接领导融资工作开展,所以融资工作规模、数量也由小及大,平台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就大中城市平台公司而言,当时他们所积累的公司资产是相当丰富的,这就为他们日后更好做大融资规模夯实基础。在当时,中央政府城投平台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联手,在融资监管态度方面相互统一,都强调“鼓励扶持”与“规范限制”。这一思想的出现代表了银行融资渠道有所收紧,但是大环境下没有影响到平台公司的债务规模整体扩张。而某些平台采用信托贷款、资管计划、融资租赁以及售后回租等等方式也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变相融资,这令政信合作类产品数量有所大幅度增加,这也使得银行资金变相流入了平台公司中,成为了平台公司的重要政信融资通道。

(二)第二阶段

从2010年夏天开始到2014年秋,我国地方政府平台在融资规模方面迅速膨胀,地方政府及其财政潜在风险也因此而不断加大。就国务院方面,他们就正式颁布了相关工作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平台公司进行清理,清理内容也相当具有针对性,大体包含两点:第一,对具有纯粹融资属性的公司进行清理,它指导某些承担公益性项目的融资任务必须根据企业财政资金补偿需求来加以匹配,保证形成融资任务机制;第二,要规范平台公司公益性项目内容,确保融资建设职能有所调整,确保公司方面不再承担融资任务,有效规范平台公司对公益性项目的融资建设职能,即对所承担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进行补偿,确保落实偿债责任,有效玻璃融资业务内容,同时保留融资平台职能[2]

在对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进行明确过程中,也需要明令禁止政府担保行为,真正取消平台公司融资功能,为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而创造条件,保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向前发展。再一点,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这也是地方政府平台融资公司所追求的,他们在建立BT建设—移交模式过程中发行各种企业债券,参与金融租赁活动等等,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产业专项债券,这些都是第二阶段平台公司融资模式的延续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的PPP模式也已经出现,它在增量债务,改善财务部规范,鼓励政府合法合规方式方面非常有效,满足了债务融资基本发展需求。而地方政府平台在第二阶段的融资特征也就此体现出来,那就是地方政府并没有直接对平台公司承诺融资担保,其融资资金对于抵押物的要求相比于第一阶段相对更加宽松,这也令融资占据了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的主导地位,为平台公司相对稳定履行该阶段融资职能创造了利好条件。

(三)第三阶段

在进入第三阶段后,我国各地平台公司已经完全经历了首个阶段的自由发挥时期,特别是在经过第二阶段的变通融资行为以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账面债务余额以及隐性债务逐渐出现,甚至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自2014年以后,全球经济出现整体萎靡不振态势,中国国内也因此出台了较大规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希望借此契机放缓经济增长发展态势,避免对冲目前高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以及金融危机,并希望借此契机引发各方高度重视。大体来讲,这一阶段就希望更多尊重地方政府融资客观发展要求,同时规范并加强债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对某些既有债务的妥善处理

[3]

总结第三阶段,会发现该阶段中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在融资业务中所最为常用的就是PPP模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首先谈PPP模式,它是比较适用于当前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公益性项目以及准经营性项目的。因为这些项目的经营性属性更强,它们主要基于PPP模式的前期复杂程序展开操作,整体看来操作时间相对较长[4]。当然,受制于红线硬性规范要求,其中的PPP融资模式发展也相对缓慢,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如果从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层面来看,则需要了解到政府招标方式,结合社会组织购买机构与企业提供服务内容来分析政府购买服务内容,确保有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保证转变政府职能,如此对于政府事业单位的机构包揽与统筹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也相对较大。如果从2013年以来开始推演,可以了解到国家政府机构始终处于改革发展转变阶段,其中的政府职能也因此而发生转变,从原有的政府事业单位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发现过渡发展。其中的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企业也作为服务提供者负责购买客体,完全遵照政府要求购买政府服务所需要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工作机制内容。如果从某种严格意义层面来讲,政府购买服务不能归结为是一种纯粹的融资模式行为。结合平台公司的第三阶段融资特征,需要了解到特许经营权利以及购买服务的政府承诺内容,确保融资资金还款时间有所适当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完全淡化实物资产抵押担保情况,了解付费风险问题,并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调整。

综上所述,上文就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在融资业务发展的三大阶段,其历史沿革发展虽然短暂但所经历事件、活动类目相对较多。根据监管思路,地方政府融资的唯一合规方式是发行地方政府债,那么“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称谓将成为历史。未来,平台公司或将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类是“走出来”,即对一些有自给能力的公司来说,将会“强者恒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不再依附于地方财政;另一类是“退回去”,对于依赖政府生存的平台类企业,以后将被剥离“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但仍将承担着“政府投资平台”职能,公司角色将转换为以承接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拨付资金为主[5]

众所周知,金融稳定是国家寻求经济稳步发展的永远不变主题,早在2017年国家所召开的主题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全国金融会议上就已经提到过。要最大限度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问题,所以要建立终身问责机制,坚持将倒查责任工作实施到位,为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问题,改善政绩。如果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需要结合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来稳定框架内合规形式,这对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是非常利好的[6]

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发展有价值对策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在融资业务发展方面希望追求全面化、深度化,所以其发展对策必须有价值、有针对性,下文具体来谈:

(一)持续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结构

首先,要持续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结构内容,基于融资业务发展内容来完善融资平台管理整体结构。客观讲,就是要明确融资平台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权责责任,体现相互扶持、相互共同发展优势;其次,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内部的控制管理策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满足职能部门的相关操作内容,奠定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设立职能部门[7];最后,需要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根本发展机制来提升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如此对推动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高效率发展也有一定帮助。当然,也需要结合地方政府管理业务来考核关注GDP指标内容。另外,也要重视当地生态内容和文化内容,不断提供政府信用水平,如此才能规避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在融资业务操作方面盲目扩张[8]

(二)有机拓宽融资渠道

要有机拓宽融资渠道,结合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展融资业务来实现对融资渠道的有机拓展过程。如果谈融资渠道拓展,本文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务,结合国内现阶段的经济情况来展开分析,确保政府部门信贷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再配合当前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发展,这些都能为政府发行市政债务提供有价值基础,同时满足发行市政债务基本要求;第二,要推动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证券化发展,基于证券化发展层面来深层次思考更多问题,建立综合发展机制,基于一定指导意见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机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方面需要结合信贷资产证券化形式来实现券商转让发展,有效确保现金流入稳定化。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就能实现融资渠道有效拓展,降低筹资风险,有效调整政府融资整体发展结构[9]

(三)全面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

    要全面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好贷款监管工作,为地方政府在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分析相关资料审查机制,有效评估地方政府平台偿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结合项目慎重选择分析地方政府平台实际情况来夯实基础,完善管理体系。从某种程度来讲,也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平台实际情况来打造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要基于金融机构来强化地方政府平台的整体信用状况,同时做好审核工作,制定信用评价机制,参考地方政府平台的评价情况来采取不同放贷政策。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则需要结合金融机构要求来建立平台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对某些负债较高但收益较小的平台加以辅助,建立融资平台,配合地方政府经验来制定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控制指标。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务风险就能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监管工作要求

[10]

总结:

  综上,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快速,市场化经济转型期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所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所面临的市场化经济发展压力巨大也是相当正常的。为做好自身融资工作,平台公司必须把握历史沿革与当代社会市场机遇,完全遵照自身发展规律与政府支持来优化建设发展进程,确保公益性资产土壤实现不断发展变革,建立经营性业务体系,做好融资业务工作,为企业未来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鸣雷.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业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策略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22(29):9-11.

[2] 李怡. 基建布局日臻完善城建公司如何重塑发展力[J]. 中国商人,2023(3):170-171.

[3] 李兴满.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问题研究[J]. 消费导刊,2023(2):108-111.

[4] 周丹丹,张露. 县域城投平台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 农银学刊,2022(2):61-64.

[5] 刘博雅,范丽邦,胡巧静,等.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之道探寻[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2(4):273-275.

[6] 蒋开明. 大数据时代如何促进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经济的发展[J]. 财讯,2022(8):28-30.

[7] 姜毅.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及财务管理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22(8):44-46.

[8] 王科力. 城投平台转型问题研究[J]. 债券,2022(1):55-58.

[9] 罗文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金监管的实践[J]. 财务与会计,2021(14):79-80.

[10] 郭成灵. 地方政府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管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