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宋雯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均中心小学053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然而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道德观,丰富精神世界,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有效落实传统文化的教学和育人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策略

引言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基调,只有每名学生都熟知传统文化,才能切实调动爱国热情。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内容,同时更要向学生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内涵。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还要“育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的哲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孔融让梨”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学会谦让,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做;在“愚公移山”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想到愚公精神,坚持奋斗,不忘初心。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更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活泼好动,还是感性的,在具有感性色彩的课堂上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课堂慢慢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去探索、去表达、去质疑,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一旦提升,学习干劲就会更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更强,语文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2.1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才能对学生较好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且多数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偏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不够深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在教学时,多数语文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很少有时间去研究传统文化。在教学中遇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只能临时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够系统、深入,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2.2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些外来文化的出现,给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鉴别能力,他们盲目地追求和吹捧外来文化,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中华传统文化被忽略甚至遗忘。另外,部分教师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词。于是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古诗词,而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缺乏剖析讲解。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3.1更新观念,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在平时要多阅读传统文化书籍,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感召学生,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阅读古典名著,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养分。

3.2利用民风习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民风习俗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学习中了解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从而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语文教材中蕴含十分丰富的习俗节日,很多古诗都以节日民族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根本,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在文中存在的一些民族风俗,如: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等,这样教师利用这些有趣的文化风俗能有效吸引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并在学习中自主思考与探究,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记忆,同时对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也有一个了解,这对于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激发有积极意义。

3.3走进古诗文,在实践中弘扬传统文化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使他们不再是单纯地学习和接受。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全部展示出来,从而能够让他们的气质得到升华,从而获得更好的品质和个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专注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新。

3.4做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在其教材中存在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做好语文教材的深入分析,有效挖掘教材中文化元素,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知识。以《伯牙绝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充分领悟到文本中的文化精髓,以此来充分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伯牙绝弦》作为六年级上册一篇重要的文言文,主要阐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会友,以琴相识,然而最终由于子期早亡,伯牙最终绝弦以此悼念故友。在本文言文蕴含深刻的传统优秀文化,表达了伯牙与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优秀民族精神。

3.5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语文知识储备,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举办“古诗词诵读”“名人故事分享会”“优秀经典美文赏析”“我爱读名著”等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架起联系古今的桥梁,缩短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或重要的纪念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让学生搜集、整理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名人故事等,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其他学生科普清明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尝试从多元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了解传统文化之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将文化传承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解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莉菁.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

[2]曹洪阳.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J].新智慧,2018(27).

[3]孙丽敏,冷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