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刘安庆

铜仁市儿童福利院 554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关键词:五行健脾汤;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有效性

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是小儿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而患有该病的患儿多表现为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多种消化系统的症状。对于不同的症状采用同样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因此目前临床中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种进行药物的调整以适应疾病的病症[1]。五行健脾汤是目前对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疾病治疗的最为有效的药物,而通过加减的方式对药方进行调整在临床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小儿,分析五行健脾汤加减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②具有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适应症。③临床症状中表现为腹部不适及腹泻便秘等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症状。排除标准:①患者基本情况差无法完成全程试验研究。②对试验研究存在疑惑或不配合者。对照组中年龄6-12岁,平均(8.51±3.25)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病程1-11个月,平均(4.85±2.77)个月。实验组中年龄6-12岁,平均(8.55±3.31)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病程1-12个月,平均(4.89±2.75)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健胃消食片嚼服,每日服用一粒,每日服用三次。

实验组加用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五行健脾汤组成:蒲公英12克,黄芪15克,山楂10克,白芷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枳壳6克,大黄3克。将上述中药材熬制成汤剂,每日服用一次,每次约50-100毫升。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加减治疗干预。对于伴有脾虚气滞的患者增加使用黄芪的量,同时增加薏苡仁15克以及云苓15克。对于大便不畅伴有体内湿热的患者增加使用大黄的剂量,同时使用陈皮5克,穿厚朴5克。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则增加使用党参15克,淫羊藿8克,山药12克。对于寒热交杂的患者则增加使用黄连5克,法半夏10克以及黄岑10克。根据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的疾病病证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变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及药方。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过敏皮疹

(%)

腹泻便秘

(%)

恶心呕吐

(%)

其他症状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50(100.00%)

3(6.00%)

5(10.00%)

5(10.00%)

3(6.00%)

16(32.00%)

实验组

50(100.00%)

0(0.00%)

1(2.00%)

1(2.00%)

1(2.00%)

3(6.00%)

χ2

-

3.093

2.837

2.837

1.042

10.981

P

-

0.079

0.092

0.092

0.307

0.00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十分有效

(%)

基本有效

(%)

一般有效

(%)

基本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50(100.00%)

25(50.00%)

5(10.00%)

6(12.00%)

14(28.00%)

36(72.00%)

实验组

50(100.00%)

36(72.00%)

8(16.00%)

5(10.00%)

1(2.00%)

49(98.00%)

χ2

-

5.086

0.796

0.102

13.255

13.255

P

-

0.024

0.372

0.749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头晕

(分)

目眩

(分)

心悸

(分)

乏力

(分)

失眠

(分)

恶心

(分)

对照组

50

1.38±0.55

1.45±0.49

1.46±0.53

1.47±0.48

1.59±0.51

1.54±0.49

实验组

50

0.41±0.22

0.38±0.23

0.41±0.19

0.42±0.25

0.40±0.23

0.41±0.26

t

-

11.579

13.978

13.195

13.719

15.040

14.40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功能异常性疾病。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儿喂养方式的改变使得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有十分显著的增高趋势。研究认为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发生主要与小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喂养不当、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全以及脾胃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是饮食干预以及药物治疗[2]。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在临床中使用最多的干预方式。五行健脾汤是目前临床中针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由于脾胃因素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使用最多的中药汤剂。五行健脾汤主要由蒲公英、大黄、黄芪、川穹、山楂、枳壳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其中蒲公英能够起到清热解毒、通便顺气的功效;而黄芪则能够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胃的功效;麦芽与神曲在消积食、运化脾胃方面作用显著。多种药物共同作用能够为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而对于患有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患儿由于个体不同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因此单纯的使用该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性也较大。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不同的辩证治疗则能够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改善其预后水平[3]。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患有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的患者采用五行健脾汤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的患者中采用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潘庆华,魏文斌.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9):2121-2123.

[2]赵芳芳,柯赛赛,林亚平.神曲消食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J].中医儿科杂志,2023,19(02):61-65.

[3]杨绍心,员丽,张卫星.五行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02):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