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在骨科患者腹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在骨科患者腹胀中的应用

杨红艳,王风兰(通讯作者)*

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腹胀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手段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84例骨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存在腹胀症状表现,采取摇号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大幅度缩短(P<0.05)。结论:对于骨科腹胀患者而言,给予常规护理与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腹胀症状表现,更可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

关键词:常规护理;腹部穴位按摩;骨科患者腹胀

引言:骨科患者在手术后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肠麻痹,在胃肠道积气无法有效排除的情况下会引发腹胀,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对此还需及时采取合适措施进行改善。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腹胀中的应用差异,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在院内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时间在2021年9月~2022年8月区间,研究中需对相关数据展开全面对比,因此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应当随机进行分组,人数保持均等。患者年龄均在39~65岁区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73±4.06)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24、18例(57.12±3.9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医嘱在用药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还应当实时监测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饮食结构调整工作,对患者腹部展开热敷操作,而后需与患者交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1]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腹部穴位按摩,使得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首先应与患者交流,为其讲解腹胀原因,并告知其腹部穴位按摩的重要性与目的,详细分解相关步骤,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其能够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而后还需对患者脐部展开热敷处理,在此还应控制好热敷时间,建议每次在半小时左右即可,注意询问患者感受,避免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每日需热敷两次以上[2]。其次对患者腹部穴位进行按摩,按摩前辅助患者完成体位调整工作,通常为仰卧位,确保腹部直面护理人员,并明确相关穴位,一般穴位可选择中脘、大横、天枢等,然后在掌心涂抹适量润滑油,然后双手置于患者腹部,从脐周展开,以顺时针顺序开展,单个穴位深压按摩时间为一分钟左右,需保证按摩力度到位,单次按摩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4次,可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即刻展开,具体穴位以及按摩时间、频次需视患者情况而定[3]

1.3 观察指标

结合两组患者病情情况对实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可分为优、良、差三个评判标准,患者在按摩及护理后在24小时内自主排便为优;腹胀有一定改善,自主排便时间在72小时内完成为良;患者依旧存在腹胀感,并且72小时后无法自主排便需采取措施辅助完成为差,计算总优良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术后肠蠕动情况,涵盖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时间指标,以数据表示,以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在统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其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检验时用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患者临床表现来看,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24%、78.57%,将其对比后可见差异(P<0.05)。如表格1所示。

1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比较n/%),x±s)

组别

n

总优良率(%)

对照组

42

20

13

9

33(78.57)

观察组

42

32

8

2

40(95.24)

X2

10.664

4.663

8.139

12.71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在将所记录的数据整合后可见,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有效缩短,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有数值见表2。

2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对比n/%),x±s)

组别

n

肠鸣音恢复时间(h)

肛门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h)

对照组

42

27.11±8.05

49.24±10.37

76.24±15.33

观察组

42

19.34±4.59

38.01±9.26

50.16±11.23

t

11.593

9.014

14.753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多需手术治疗,而因行动力受限一般需卧床休整,在缺乏有效运动情况下患者肠道蠕动速度减慢,进而引起胃肠道内胀气,而这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等问题发生,给患者生理造成不同程度不适感,随之其情绪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不良事件,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还会直接威胁到其生命健康。通常针对于腹胀患者,基本采用胃肠减压、灌肠等方法来减轻患者胃肠道的内部梗阻,并会在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口服促进胃肠蠕动与促进排便的药物,以此来有效减轻患者腹胀症状。而中医外治法在此也有一定效果,如穴位贴敷、按摩等,其主要是依照中医理论通过合适的手法对患者腹部对应穴位进行按摩,如天枢穴有着调理胃肠、补虚化瘀的作用,中脘穴按摩对于脾胃失调、运化失常患者有明显作用,该原理是通过外部刺激的方式来促进患者肠道蠕动

[4]

综上所述,对骨科腹胀患者展开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使得患者顺利排便,有效改善患者腹胀不适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陶明艳.大黄联合芒硝腹部外敷对骨科患者卧床后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9):76-78.

[2]万婷,陈晓东,王丽征,杨学军,舒高,曾依然,林巧巧.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6):934-937.

[3]黄晓莹,张小奕.骨科卧床病人术后穴位按摩对排便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31.

[4]杨帆.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足三里在骨科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及便秘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