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1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韦望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 322100

【摘要】桂枝汤最初记载于《伤寒杂病论》,其属于外感风寒与表虚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剂,在《伤寒杂病论》当中准确的记载了桂枝汤中药组方、中药制剂、炮制方式、剂型与用药方式用量等相关内容,其充分展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性理念以及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对此,本文简要分析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桂枝汤煎服法;临床中药学;启示

0.引言

《伤寒杂病论》属于一种基于六经论伤寒的医学典籍,其属于脏腑讨论杂病,从而明确中医学的理、方、法、药等理论体系。桂枝汤属于一种代表性的方剂,有着“群方之魁”的称号,组方的配伍严谨并且用药精良,尤其是对于外感风寒表虚证患者有着典型治疗优势。从桂枝汤煎服法的用药方式来看,其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性理念以及辩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这对于临床中药学的实践过程也有一定启示性的作用。

1.临床中药师需要通药、懂医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主要应用于风寒外感、卫强营弱患者的治疗,桂枝汤当中只有5味药物,但是药物的配伍相当严谨,其中散中有补,属于调和营卫、滋阴合阳的优质组方。组方当中,桂枝属于君药,有着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的特征,其中芍药属于臣药,具备益阴敛营的特征[1]。桂枝与芍药之间的配伍,可以相须而用、调和营卫的特征。生姜为辛温,其不仅可以辅助桂枝强化解肌的作用,还能够暖胃止呕的特征。大枣有着甘平特征,其不仅具备益气补中、滋脾生津的特征。大枣和生姜的结合应用可以升脾胃气、调和营卫的作用。对于桂枝汤而言,对于中药的质量、炮制以及煎法的要求相对较高,有着明确的要求,其中桂枝必须去皮,甘草需要炒黄,生姜应当切片,大枣必须劈开,所有药物都应当切片或捣碎[2]。药物煎煮时的要求在于“水量七升”,用微火煎煮后剩三升。从整个桂枝汤煎服法的理论知识来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包含了中药临床、中药鉴定、炮制与煎煮、用药方式、用药后护理、调养与康复、饮食禁忌等相关内容,这也证明了整个药物的用药必须坚持整体性理念,落实辨证论治的治疗远着额具体的病症、机体状况等相关因素,所以从桂枝汤启示中可以明确中药师必须通药、懂医。

2.以患者为中心拓展用药治疗

桂枝汤的原本组方当中所附的煎煮、用药方式相对较为广泛,其中中药调配人员必须准确的掌握剂量、炮制,其中煎煮人员必须准确的掌握加水量、煎煮时的火候以及取汁量等[3]。对于临床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准确的掌握用药后的护理方式、不良反应的观察,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掌握食疗的方法、用药方式,所以这也直接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要求。在临床中药学而言,其属于中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核心,通过辨证用药基础理论和规律的学科,中药学重点在于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综合性技术方式提升患者的用药有效性、安全性,从而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中药学实践本身应当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需要从组方当中吸取经验。桂枝汤煎服法是张仲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疾病的防治利器,其能够为中药学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支持。对于精通中药学以及具备一定专业医护知识的药师而言,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坚持理论为指导,以患者的个体病情为依据突出展现人文关怀特征,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支持,提升中药学临床实践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杰,祝之友,汤贯光.经方桂枝汤中桂枝的合理选用[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12):74-77.

[2]王润鹏,王明炯.论桂枝汤之应用[J].河南中医,2022,42(12):1797-1799.

[3]李兆合,李建民.柴葛解肌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1):2265-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