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王真静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72例急性创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常规组(36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36例,创伤救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对于抢救成功率,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急性创伤患者应用创伤救治护理,改善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创伤;创伤救治护理;血流动力学指标

急诊创伤诱发因素较多,如交通事故、高处坠伤等,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创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抢救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创伤患者病情复杂且多变,对于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且伴随多种并发症,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有效挽救生命[2]。本文将以72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2例急性创伤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常规组,1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42.67±5.4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0-80min,平均是(41.45±4.27)min。试验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2.71±5.4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5-78min,平均是(41.12±4.34)min。对比分析一般资料,差异是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体征,检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遵医嘱用药,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

给予试验组创伤救治护理:急救车在出车之前,准备急救物品、急救仪器设备。急救车在到达现场以后,综合评估患者,配合疾病诊断,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胸痛程度、意识状态等进行检查。评估患者伤情,并做好止血处理。大血管破裂出血者,采用临时钳夹进行止血,取无菌敷料进行包扎。若患者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创面,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在病情稳定后,实施清创缝合术、外科手术探查;四肢骨折者应当妥善固定。转运时,应当持续有效抢救,与急诊科联系,报告患者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携带抢救物品,对患者伤情随时处理。加强院内抢救,患者在入院以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还是针对性救治,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与院前急救人员做好交接管理工作,详细讲述患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做好患者家属的情绪护理,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并取得患者家属信任,若患者意识清醒,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分析。对比抢救成功率,详细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查结果(X±S)

组别

n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试验组

36

78.34±8.99

88.95±8.45

145.34±15.49

常规组

36

86.79±9.12

95.53±7.23

164.48±16.83

T

/

5.2356

4.9677

6.2674

P

/

0.0000

0.0000

0.0000

2.2 抢救效果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是36例(100%),常规组抢救成功率是28例(77.78%)。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X2=4.9212)。

3 讨论

创伤患者需实施急救管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传统急救模式中,主要为院前急救模式、指挥型模式,多伴随细节处理不当现象,延长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功率。而在创伤救治护理中,护理人员合理分工、操作娴熟、配合紧凑,以流程图为依据,快速了解患者病情,作出合理判断,立即给予患者抢救,并实施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开放气道,抢救时间有效缩短,改善预后效果[3]。本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抢救成功率,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创伤救治护理将以下内容作为护理重点:其一,医护人员应当遵循边诊断、边抢救治疗原则,即同时实行抢救与诊断,救治过程中,各项救治程序均应当严格依照标准与科学进行,确保迅速、有序救治。其二,在创伤患者在评估过程中,特别是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者,应当准确且迅速,救治时应当结合患者体征情况,合理调整救治方案[4]。其三,若创伤患者存在严重休克现象,采用抵抗休克治疗。其四,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后,急诊室逗留时间应当尽可能减少,依照受伤部位及时转诊,进一步给予患者医治。其五,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止血治疗时应当探查受伤位置、受伤程度,以便进一步治疗[5]

综上所述:急性创伤患者应用创伤救治护理,改善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国芳,竺永芳. 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133.

[2] 赵静. 急诊外科创伤救治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181-182.

[3] 乔晓丽. 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3):831.

[4] 韩梅梅. 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1):140.

[5] 黄丽,曹玉丹. 整体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