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共生视角下职业院校实训劳动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五育共生视角下职业院校实训劳动教育策略

陈学丽

济南市工业学校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劳动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受多维度错位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水平不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强化劳动教育,必须要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制度,建立一个互惠共赢的职业院校工人教育文化平台,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五育共生职业院校实训劳动教育

1五育共生视角下职业院校实训劳动教育存在的困境

1.1劳动教育地位低下

由于多维性错位的观念,使得劳动教育被置于末尾的地位。受传统认识论的影响,儿童的身体被错误地理解为体脑二元,把儿童的身体分为智力与体力两个部分。首先,由于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使得劳动教育被智力劳动替代了,工作被认为是一项低级的工作,使得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其次,缺少对劳动教育的体制性保证;从现代意义上讲,劳动教育是一种新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劳动教育。国家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倡要加强劳动教育,并发出了劳动教育是生活的第一教育的口号。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教育却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且常常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因其管理难度大,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其处于一种言重而行,事轻而不忙的尴尬局面。

1.2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的剥离

劳动教育是一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维度共生的和谐社会。但是,由于理念与实际的脱节,实质与地方之间的失衡,导致了实质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缺少一套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劳动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劳动问题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而想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劳动教学体系,难度就更大了。劳动教育的开展,其实就是要把它与其他其他四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我国现行的劳教保障体系存在不足。从教学空间上讲,可以把劳动教育看成是一种在室外、在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有些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而劳工教育又要经过层层审核,因此,即使有些学校想实行,也难以实行。

1.3职业院校内外部资源共享机制断层

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教育,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当前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面临着单干的困境,而校企合作又面临着热校冷企的困境。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最具可行性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并未被充分运用。首先,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组成的社区,是一个目标一致,相互依赖,责任共享,利益共享,共同投入(资金、技术、人员、设施、工厂、场所等)进行建设的第三方实体。因为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被自己的利益所驱使,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互相隔离的关系网络,这使得他们很难在与劳动教育最紧密联系的企业实践中形成。其次,学校内部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在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既要从外部引进,又要从内部整合。但是,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和复杂的关系,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同时,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资源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当前,在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中,劳动教育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是还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

2五育共生视角下职业院校实训劳动教育策略

2.1把握育人导向,构建职教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是职业教育的立足点与起点。职业技术学院应在新时代下,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确立系统的教育观,使其由单一化走向一体化。必须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单一的工具性劳动,它的任务是培育肩负着大国工匠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新生代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确立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要以自主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为基础,将劳动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相结合,坚持并强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出劳动教育+的专业课程劳动教育体系,以专业特征为依据,挖掘出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构建出多学科融合的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内容上,要以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基础,针对不同出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构建日常+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内容供应链。在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对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记录,并建立起劳动素养分数,把它作为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毕业条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2遵循教育规律,拓宽劳动教育实践

在职业院校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就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职业院校应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独立思维为导向,以社区思维为导向,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依托,构建多学科协作的劳动教育平台,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在学校层次上,以不同类型的学生为基础,以学校的日常劳动、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实验培训等校园活动平台为基础,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广泛的展开,从而有效地提升各类校园活动平台上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家校联动方面,学校要构建起家校共建的劳动实践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关键性的重要平台作用,制订出家庭劳动教育的评估和成果认定标准,并将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纳入到学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在强化社会培育的层次上,学校应该对社会实践教育过程和成果认定的制度设计和顶层规划进行完善,将各级政府、群团组织、农村社区、行业企业等各类劳动教育实践资源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社会对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的支持和激励作用。

2.3强化综合实施,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强化其综合性,构建其支持与保障系统,以适应其新的特点与要求。一是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资源,扩大实习的场地范围;职业院校要将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社会服务职能,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扩大实习活动的场所,构建出一个稳定的劳动教育实习基地,并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运用内培外导等方法,借助产教融合的平台,打造一批专职、兼职的劳动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的劳动教育能力和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专项基金的投资体制;要从劳动教育的实际出发,在劳动教育实践、人才和设备等方面设立专项基金,统筹资金,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充足。四是要建立完善的劳教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思维,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计划,购买安全保险,多措并举,健全应急机制,最终构建起一个管教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3结语

职业院校应以规划,整合,系统的思路,把握新时期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与要求,坚持课程改革、生源多元化、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要在职业院校中树立工匠精神,就必须在职业院校中树立起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树立起工匠精神。将劳动技能水平与劳动价值导向相结合,创造知识供给,过程评价,把握新时代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层次与动态特征,推进职业学校劳动教学从外部到内部的转换,从而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莉,李壮壮,阎妍等.职业院校实训课程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J].山东电力专科学校学报,2023,26(03):14-17.

[2]范丽丽.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9):6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