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李娟,金华丽通讯作者

沙洋县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2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的有效性。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时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手术后,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规范化;疼痛护理;有效性

急性手术,主要是针对病情危急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医护人员根据自身既往的经验,来判断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给予一定的疼痛护理,这种护理干预往往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整体护理效果不足[1]。据有关研究[2]指出,在急性手术中,加强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发挥镇痛药物的作用,提升术后患者疼痛感的控制效果,减少疼痛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本文通过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两组各40例。其中,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8岁,均值(49.85±3.85)岁;在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9岁,均值(50.04±4.07)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在急性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宣教内容主要有如何评估自身疼痛的程度、如何辨认止痛药物、疼痛对于术后恢复的影响和危害性等。利用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的认知,让其能够向护理人员正确说明自己的疼痛感受,从而让护理人员能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升疼痛护理的针对性,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2、超前镇痛:术前8h,护理人员可适当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止痛药,如塞来昔布等,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3、术后,联合多种镇痛模式,如药物镇痛、注意力转移法等,在多种镇痛模式的联合干预下,增强药物的镇痛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因镇痛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不良反应。4、其他护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还可以借助物理治疗、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基于评估结果,若疼痛评分等于或者低于3分,则给予非药物干预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若疼痛评分高于3分,则联合镇痛药物进行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2)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两组对比,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手术当天的疼痛评分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时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手术当天

术后1d

术后2d

术后3d

实验组

40

4.16±0.63

2.25±0.35

2.07±0.32

1.65±0.23

对照组

40

4.14±0.68

3.93±0.44

3.83±0.37

2.86±0.32

t值

-

0.136

18.898

22.754

19.419

P值

-

0.892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两组对比,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0

93.27±5.78

92.44±6.81

对照组

40

83.16±6.63

82.18±7.15

t值

-

7.269

6.571

P值

-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镇痛技术、镇痛药物等均得到显著改善[3]。在急性手术后,护理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患者的疼痛问题。据临床研究指出,在急性手术后,仅仅依靠镇痛技术或者镇痛药物进行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4]。因此,在急性手术后,采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进行干预,系统、全面的进行疼痛干预,联合多种模式进行镇痛,不仅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还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镇痛效果,提升临床镇痛的整体效果

[5]

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手术当天的疼痛评分差异小(P>0.05);实验组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时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手术后,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义芳.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16):150.

[2] 梅晓丹.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健康必读,2020(17):121.

[3] 安蕊,史国萍. 研究与分析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对改善脑外科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89.

[4] 苗玲.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 健康必读,2022(22):125-126.

[5] 卫丹丹.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对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19(9):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