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中医特色护理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媛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对7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n=37)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护理后MRS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整体肢体运动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价值分析

缺血性中风是指在脑血栓基础上,形成的脑动脉堵塞、脑梗塞而导致的意识障碍和偏瘫[1]。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且男性患者居多,常于静止、休息或睡眠时突然发病,伴有如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一旦患得缺血性中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选取74例在本院接受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37)配合常规护理,实验组(n=37)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0~73岁之间,平均年龄(65.46±1.37)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1~75之间,平均年龄(66.15±1.82)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组间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基础病情进行观察;监测患者护理期间的生命体征;提供促进脑部功能恢复的相关药物。

实验组予以中医特色护理,主要包括:(1)饮食护理:排便不畅或过于用力易诱发脑栓塞及血性脑卒中,为了保证患者排便顺畅,在饮食方案中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蔬菜和水果。(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将双臂打开与肩同宽向上抬举,动作保持缓慢、流畅。尝试向两侧一字展臂,进行屈肘及胸腔上提的训练,以此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及腰腹训练,以提升其腰腹部及骨盆的稳定能力,并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行走练习。(3)中医护理:对肢体功能受损严重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用按摩油对肌肉进行放松,帮助患者缓解患肢的僵硬与不适感。利用穴位贴敷将药布贴于相应皮肤处,以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利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通过应用生物电刺激患者皮下穴位及经络,将药物导入患者体内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可配合刮痧及耳穴埋籽等中医手段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指标对比:在护理前后包括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进行评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低则表示残障程度越低。同时对神经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总分在42分以内,分数越低则表示缺损程度越低。

(2)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对比:依据FMA指标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及下肢进行肢体功能评分,评分项目包括伸屈肌运动功能、反射活动功能及稳定性功能的测评,分数越低者其肢体能力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5.0软件,以独立T检验处理计量数据(),以X2处理计数资料,p<0.05,差异显著。

  1. 结果

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情况

实验组在护理后MRS及NIHSS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神经功能的测评情况 ()

组别

MRS

NIHS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7)

3.50±0.41

2.85±0.21

21.46±1.29

12.83±1.77

实验组(n=37)

3.52±0.38

1.92±0.23

21.57±1.37

8.55±1.24

t

0.176

6.589

0.208

7.243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对比

实验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上肢及下肢体运动功能对比()

组别

上肢

下肢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7)

22.45±3.09

37.69±4.25

16.22±2.38

19.62±3.21

实验组(n=37)

22.58±2.98

45.07±4.89

16.30±2.26

26.54±3.55

t

0.258

6.573

0.249

7.25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医主要是通过探究人体运行的客观规律,应用中草药及特色治疗手段帮助人们调节身心健康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2]。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及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中医疗法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逐渐增强。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患得该病的患者常会伴有明显的后遗症,如肢体麻木、偏瘫、言语功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3]。康复期患者要注意不能长期卧床,同时要进行适量运动并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康复期,有助于加快其康复进度。本文研究结果如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护理后实验组MRS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神经功能水平及身体机能恢复的更好。护理后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即在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如按摩、穴位贴敷、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耳穴埋籽及刮痧等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及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促进患者肢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衡思巧,李媛媛,张艳,李妍.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3):67-69.

[2]韩笑.中医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9):110+121.

[3]张颖.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8,17(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