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刘莹

广州华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510080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城市河流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载体。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更多的侧重于排污治理,缺少治理修复的综合性特征,难以实现城市水环境的生态重构。为了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好发挥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景观价值和功能,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必须要采取综合治理技术来进行修复,切实提升水环境管理质量。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治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配合城市建设需求,在进行河道管理时往往会采取一些工程手段进行治理,包括裁弯取直、河岸硬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城市河流的地质水文状况[1]。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工业化发展使得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河流水质状况也呈现下降趋势。面对城市河流水质和水文状况的变化,要想逐步恢复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就必须要做好河流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河岸保护、生态修复以及景观建设等,通过采取关键性的污染控制技术、泥沙疏浚技术、景观修复技术和生态重构技术等优化城市河流水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河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质下降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过完全的净化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当中,导致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富营养化严重,城市河流水质急剧恶化,致使河流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底层沉积严重

    城市河流水体底泥沉积和污染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在以往的城市河道管理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硬化工程来进行河道整治,比如裁弯取直,当河道取直之后,破坏原有的水文地质地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道的渗透性,使水流径流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加剧了河床的冲刷,加大了河流底层的泥沙沉积量,不仅会造成河道堵塞,还会影响防洪效果[2]。河流底层泥沙沉积量的增多,再加上水体污染和大气沉降,会进一步衍生出底泥污染问题,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

 3、景观效果不佳

    当前城市河流的功能已经不再仅限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供给、防洪、灌溉这些基础性的功能,还涉及休闲、娱乐、旅游及生态保护等的多功能综合管理。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开发和保护工作还不到位,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还是采取一些硬质措施,比如石坡护岸,这种硬质景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特征,使得城市河道景观千篇一律,大大降低了自然景观效果。

 4、生物多样性缺失

    在进行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恢复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内容。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城市河道水生态及整个的水环境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缺失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硬质景观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使得一些栖息动物的生境遭到了破坏。二是底泥污染问题导致河流中的水生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三是湿地开发建设不到位,不能给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二、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1、水质污染控制技术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仍然要放在污染防治上,为了确保城市河流水环境、水生态的健康与安全,在进行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必要的水质污染控制技术。根据城市河道治理的实际需求,最常采用的水质污染控制技术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由于会使用到一些添加剂,一般不用做城市河道的污染治理。首先来看物理技术,在城市河道水质污染调控中,比较常用的一类物理方法就是在水体中增设格栅和筛网[3],通过物理过滤来去除水中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从而为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奠定重要基础。其次来看生物技术,针对城市河流可以在水陆生态界面建设生态床,生态滤床主要是以无烟煤、活性炭等作为基质,并且在生态滤床上进行一定的植物配置,通过生态过滤的方法来对城市河道污染物进行拦截,从而起到水质净化和环境美化的双重效果。

 2、底层泥沙疏浚修复技术

    在对城市河流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针对底泥沉积和污染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底层泥沙疏浚修复技术加以治理。底层泥沙疏浚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这两大技术手段。首先来看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主要就是指借助工程措施对河流底层沉积的泥沙进行疏浚、引水的一种措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专用的疏浚清淤机械设备来进行作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城市河流进行疏浚清淤时,要根据河流底泥的密度和深度科学制定清淤疏浚方案,防止疏浚过深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其次来看生物修复技术,城市河流的底层泥沙当中由于接纳了许多水体污染物质,因此其中的有机物含量是比较高的,可以利用底泥的这一特点采取生物修复措施,

就是在原位进行沉水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利用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实现对底泥中污染物的转移、降低,从而达到城市河流水环境底层修复治理的目的。

 3、生态景观修复技术

    当前在针对城市河流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景观价值,要更加注重对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生态景观修复技术。首先,针对城市河道要改变传统的硬质护坡、驳岸的设计方法,以石笼、生态砖、杉木桩等生态建造工艺来打造疏水性强[4]的护坡和驳岸,并采用草坡入水的自然驳岸,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通过打造生态护堤和生态驳岸保护城市河道的自然风貌。其次在城市河流滨水地区的生态景观空间建设上同样可以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充分利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构建水上森林,为生物提供相应的栖息空间。同时设置生态浮岛,合理引导水流走向,尤其是在横向空间上采取灵活的断面结构,尽可能扩大河床截面,从而减缓水流速度,让微生物及水生植物能够在此栖息。

 4、人工湿地生态重构技术

    在进行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实现生境修复,保持物种多样性,还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重构技术来打造更为完备的水体生态系统,从而保持恒久的动态平衡,恢复水体原有的自我净化能力。人工湿地生态重构技术主要就是指在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类似的湿地区域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以及微生物和动植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在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中,通过打造人工湿地可以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净化能力来改善城市河流整体的水质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食物链均衡控制和微生物调控[5],确保了生物多样性,再配合打造湿地公园能够进一步强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生态景观效益。

结语

综上,城市河流就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基础,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达到多功能综合管理的效果,为新时期水资源开发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生明.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165-167.

[2]周正印.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6.

[3]梁茂林.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8(01):111-112.

[4]成水平,冯玉琴,吴娟.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J].给水排水,2013,49(08):16-19.

[5]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