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安全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1

麻醉安全吗?

李太平  

巴中骨科医院  636000

1、麻醉方法

    全麻。基于多种方式将麻醉药注入患者体内,从而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慢慢失去意识,避免患者在术中感到疼痛。这种方式一般用在较大的手术中,患者注射麻药后会睡着,肌肉变得松弛。对于麻醉时间的确定,应该依据手术时间,结束后会停止使用麻醉药,患者会逐渐苏醒,当药物降低到相应程度时,患者就能自己呼吸,逐渐恢复意识。全麻常用的方式就是气管插管,如果手术比较简单、伤害较小的、时间较短,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可运用保留自主呼吸、意识消失的全麻方式。患者在麻醉中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防止影响到正常的手术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椎管内麻醉。其就是在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中注入局部麻醉药物,麻醉脊神经支配的区域。椎管内麻醉包括两种,一种是蛛网膜下腔阻滞,另一种是硬膜外阻滞。

    局麻。局部麻醉顾名思义就是在身体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患者会暂时失去感觉,然而意识是清醒的,常用的局麻方式有局部浸润麻醉、椎管内麻醉、表面麻醉、区域阻滞等。表面麻醉就是将渗透性较强的麻醉药物喷雾涂敷在局部表面,发挥麻醉的作用。区域阻滞就是将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阻滞手术区域神经末梢,实现麻醉。结合病情的差异,麻醉分成多个类型,在实际治疗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麻醉方式,更好的发挥麻醉的作用。比如做身体局部手术时,可通过局麻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针对麻醉术实施细化,从理论以及实践上提升了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这对于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局麻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实践应用效果更好。

2、麻醉有不良反应吗?

    一些患者担心麻醉的安全性,害怕产生后遗症,其实麻醉基本上不会产生后遗症,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副作用。由于麻醉方法及药物存在差异,因此,并发症和副作用不同。麻醉后,可能通过相关操作,对穿刺部位、口腔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一般维持时间较短,短则数天,多则数周。除此之外,麻醉后遗症可能是因为患者自身的部分疾病导致的,或者因为手术操作,有关损伤引发的。因此,如果患者术后产生不适,应该及时告知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若是长时间声嘶,无法说话。由于在气管插管中,可能会由于困难气管插管,损伤到勺状软骨。脱位造成的不能说话,声嘶属于一种现象。在椎管内麻醉,在穿刺部位针眼,部分患者觉得经常头疼,冬天更加严重,一般可以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失。因此,麻醉后穿刺部位的部分不良反应,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恢复。立足于手术角度来说,手术麻醉后遗症和麻醉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麻醉方法不一样,产生的后遗症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全身麻醉中可能出现脑缺氧,使得患者术后无法清醒,变成植物状态,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果患者颅脑外伤严重,可能会术后无法清醒,然而和麻醉没有关系,是自身疾病导致的;如果是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神经损伤,通常两到三个月后能够恢复。

3、麻醉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进入手术室前,患者应该提前排空大小便;如果有活动假牙,需要提前取下,避免麻醉插管时假牙脱落,误入呼吸道或是食管;术前应该询问医生及护士具体的禁食禁水时间,依据要求落实到位,必要的药物可以用少量水服用。之所以要禁食,就是要避免麻醉时胃内食物反流,以免患者吸入后导致支气管肺感染。

4、老年患者麻醉风险更大?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相关器官功能降低,同时还会伴有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会提升老年患者手术后麻醉的风险,难度较大。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前应该做好评估工作,提前做好术前准备,获得家属的理解。如果老年患者衰弱或是存在明显合病症,只有在紧急手术的情况下才能麻醉,否则暂缓手术,后续待患者情况改善后再选择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