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

/ 2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

王忻宁,徐雅欣,樊鑫,柏婵婵,李浩琪,高冰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邮编:100007

本篇研究对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包括接触性皮肤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习调研法,对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穿刺时的操作不规范和护理不到位。预防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完善护理前的准备、保证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和注重置管后的护理工作。在护理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过程中,加强皮肤护理、注意饮食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感染,减轻治疗压力,减少症状的加重和扩散。通过对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可以为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护理;预防;研究


1引言

PICC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然而,由于PICC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是由于PICC导管材料和皮肤接触后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其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发红、肿胀、疼痛等[1]。近年来,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据研究表明,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负担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已成为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2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主要症状及治疗状况

2.1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主要症状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是由于PICC导管与皮肤接触引起的皮肤炎症,通常发生在导管留置的第1-2周。其发生率约为10%-70%不等,可能是由于导管材料、清洁剂、绷带等物质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症状包括:

皮肤瘙痒:受影响的皮肤区域通常会出现瘙痒感,可能是由于皮肤对导管材料或清洁剂等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的。

导管位置感染:由于导管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皮肤周围可能会有红肿、疼痛、渗出、发热等感染征象。导管位置感染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2]

2.2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治疗状况

治疗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皮肤护理:对于轻度的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可以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和摩擦等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建议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绷带,并避免使用粘性绷带和胶布等易引起皮肤过敏的材料。

导管更换:如果PICC导管位置感染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更换导管。导管更换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注意防止导管再次感染。

3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护理措施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治疗中断。因此,对于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3.1PICC置管护理方案

3.1.1导管选择

PICC导管的选择对于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市面上常见的PICC导管材质有硅胶、聚氨酯和氟碳等。硅胶导管具有柔软、耐腐蚀等特点,是常见的PICC导管;聚氨酯导管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用性;氟碳导管具有高压力耐受性和较好的抗菌性能。不同材质的导管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导管材质[3]

3.1.2避免皮肤刺激

PICC置管过程中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的发生。因此,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在进行穿刺时,应使用专门的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因为酒精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在导管插入后,应避免对导管进行频繁的移动或调整,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和磨损。在更换敷料时,应轻柔地进行,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多的刺激[4]

3.1.3导管固定

固定导管的方法也对预防皮肤损伤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带或绷带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这种方法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也容易造成导管脱落或移位。因此,现在推荐使用专门的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这种固定器能够更好地保护导管和皮肤,减少皮肤的刺激和损伤,同时也能够保证导管的稳定性[5]

3.2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

外用药主要是局部涂抹药膏或乳膏,常用的药物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外用抗菌药物、外用抗真菌药物等。口服药主要是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口服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和皮肤炎症,但不能长期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缓解瘙痒和皮肤炎症,但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3]

3.3营养支持

对于长期使用PICC的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皮肤的抵抗力,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维生素: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以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3)水分:应保证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4)能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代谢需求,合理调整能量的摄入量。

3.4心理护理

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期的皮肤瘙痒和炎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

(1)心理疏导: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

(2)信息告知:对于患者和家属,应及时告知相关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3)社会支持:应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其应对疾病的信心。

(4)康复训练:对于出现皮肤萎缩和变薄等副作用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正常皮肤功能。

5结论

综上所述,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护理水平、穿刺方法、部位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同时,加强对PICC接触性皮肤损伤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柳静,刘春芳.PICC导管相关皮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8): 158-159.

[2]杨光辉.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接触性皮炎的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8): 131-132.

[3]肖婷婷. PICC置管术后接触性皮炎的护理干预[J]. 现代护理, 2019, 25(23): 118-120.

[4]张璐. PICC接触性皮炎的中药外治疗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9): 174-175.

[5]张莹莹. PICC接触性皮炎的护理干预措施[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7): 168-169.

[6]郭琳琳. PICC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2):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