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何倩

大板实验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5150

摘要:小学生通过参与合作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课堂阅读的效率,提升了文章分析的质量,也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互动交流过程中,增强了自主探知的意识,进而提升合作认知能力和课堂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阅读量不足

初级教育阶段要求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现行小学统编教材中阅读总量还严重不足,大概只有20万字。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就教材,教教材”,而不去积极拓展课外资源来补充阅读量的空缺,就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束缚,很难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阅读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文章内容的讲解为主,教学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致使阅读教学环节被弱化,存在“重文轻语”现象。在少量的阅读教学中也仅是严格遵循教科书和参考书的内容,教师自己边读边讲,阅读教学情境设计不够充分。这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知识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与现实相脱节

统编教材中很多阅读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喜欢“照本宣科”,阅读教学设计没有新意,比较古板。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课本中讲述的内容不易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教师平铺直叙的描述也使教学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另外,教师在阅读情境设计时也没有慎重考虑教学内容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引领,使学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

二、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的主要内驱力,也是提高他们文章阅读效果的关键要素。因此,语文教师若想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就需要合理创新阅读教学手段,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引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水平。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文章创建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利用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和故事情节,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起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以《亡羊补牢》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利用直观画面创造一个牧羊人日常生活的情境,让小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课文、探索文章内涵的兴趣。例如,小学生在视频里看到,在某一天夜里,一只狼叼走了牧羊人养的一只小羊,第二天街坊邻居看到羊圈破了就劝说牧羊人修羊圈,但牧羊人却认为既然羊已经丢了,补窟窿也就没有意义了,就没有修补羊圈。但是到了第三天早上,牧羊人发现羊圈里又丢了一只羊,于是这一次他迅速补上了羊圈,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丢羊事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了解。但是,视频只展示了文章表层信息,却没有讲述故事的深层含义,这就使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从文章的词句表述中探索出故事的深层内涵,进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设置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

以问题作主导,引发小学生自主思考。语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结合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强化小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效果,提高他们课文阅读的质量,提升其自主阅读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能提出太过简单的问题,也不能设置难度太高的问题,而是要结合文章内涵设置循序渐进式阅读问题,从而使小学生在逐层解答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三)个性阅读,提高自主阅读效果

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小学生不应该被固定的阅读模式所束缚,而是要运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对文章内容与内涵进行科学探究,进而真正达到应有的阅读效果。另外,灵活的、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也有助于启发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在轻松自在的阅读活动中利用多维思维正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其自主阅读的质量。

以《海上日出》一课为例,此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扩、镶、荷、范、刹”等生字,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景色动态变化的词句,了解作者景色描写的顺序,掌握从“色彩”“位置”“亮度”等角度描写海上日出的方法[3]。在此文阅读课程中,教师不需要一步一步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而是先让他们了解本节课的阅读目标,然后让他们自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进行文章探索,在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优化阅读学习的效果。

(四)群文阅读,强化综合阅读水平

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还能使其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借此改善阅读学习的效果。

以《自相矛盾》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寓言故事”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对比阅读《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庖丁解牛》《叶公好龙》等多篇寓言故事,分析每篇故事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语言表达方式、人物特点等内容,并总结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在群文阅读学习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加多样化的文学修辞手法,还能从多个角度对不同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提升综合阅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要素,而阅读能力培养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创新阅读活动的方式,启发小学生语文思维,激起他们自主阅读、深入探索的兴趣,使其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莉民,冯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3):82.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13.082.

[2]王世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6):120-12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