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分析

龚竹娥

曲靖市麒麟区基本建设管理处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随着各地区进入新经济常态,资金预算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迄今为止由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而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较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对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延续性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策略

引言

现阶段,财务人员强化财政预算内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运用监督,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预算资金的正常运转。因此当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时候,除了要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外,同时还要明确该资金使用目的、计划和程序,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后续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相关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构建健全的财务预算资金监督、评价体系和机制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现撰写如下。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1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计划时,需要对资金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更加节约、理智和高效。这不仅可以降低财政预算的浪费和滥用,还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1.2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财政预算资金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稳定供应,确保其正常运转。在制定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规划各项资金的使用,避免因资金不足或浪费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1.3促进财政的稳定和延续性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不仅关系到单位自身的运行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财政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性进步。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或过度负债等情况,保障财政体系的稳定。同时科学合理的预算资金管理还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的效益和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4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往往容易引发廉政风险。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行为,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洁性和公信力。

1.5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政府形象。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各项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通过科学的预算资金管理内容,还可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综合效益和效率。

1.6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财政预算资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职能的重要保障,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可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通过开展合理的预算资金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后盾。

2、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矛盾

2.1预算编制不科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存在不科学等问题。一方面,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足够的调查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各项支出和项目的实际需求,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资金,存在主观夸大支出和项目的必要性,造成预算金额虚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信息技术层面,一是预算管理系统尚未实现与省级的纵向全面贯通,与省级系统的衔接不够;二是预算项目库建设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碎片化、条块化问题突出,技术和核心要素不规范统一。

2.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例如,有些单位在采购物资和服务时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导致采购成本过高;有些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超预算、超标准等问题,造成资金浪费。这些问题都会制约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效果。

2.3监督管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监督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存在部分不到位问题。有些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例如,有些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贪污、挪用、私分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除此之外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进而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效益不明显。例如部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和进度滞后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单位面向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在预算管理层面,一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财政拨款之外的收支预算管理不严格,监督指导不到位,资金执行具体情况不清楚。二是部门预算尚未全部细化到具体实施单位和具体项目,财政部门对各级次、各领域的预算管理情况缺乏全面准确及时了解。

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原则,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其次,要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和公共服务的所需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还要注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适当调整预算增长,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1]。与此同时,预算决策还是对公共偏好的选择。公共偏好是民众对公共商品的共同偏好,具有社会公共性,预算决策是消费者、决策者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力量共同決定的,即政府预算决策需要对分散于利益集团、个人中的公共偏好进行选择,通过政府予以归集,并从预算中提取资金用于相应的公共物品及服务,以实现公众的委托目标。政府预算决策就是要达到社会公认的公共物品及服务供求的均衡,本人以我国财务部发布的2020年全口径预算模式统计数据为例,绘制出下述表格并进行分析,如下述表1示。

表1 2020年全口径预算模式统计数据

2020年全口径预算模式统计数据

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总量为209028.24亿元,支出总量为246628.24亿元,赤字37600亿元。

政府性基金

收入总量为141170.29亿元,支出117998.94亿元,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增加较多。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收入4777.82亿元,增长20.3%,主要是加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力度;预算支出2544.06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

收入总量为72615.65亿元,支出78834.82亿元,当年收支缺口6219.1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0326.14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财务部官网/www.mof8844er.gn)

3.2规范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方面是,要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和程序,建立预算执行的制度化体系,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约束,建立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制度,防止超预算、无预算等违规情况的发生。同时财务主管部门还要建立预算执行激励机制,鼓励单位职工按照预算执行工作内容,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3重视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预算资金管理的重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资产管理的责任制,确保资产管理责任的落实。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资产的清查和记录,建立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整个流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重视对资产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防止资产流失和维护不当,进而确保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和完好性。

3.4构建财务分析制度

财务分析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首先要明确财务分析的目标和内容,包括财务状况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风险控制分析等,确保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技术,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等,确保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

3.5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支撑,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单位财务管理层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的要求和标准。此外其他部门还要和财务部门进行配合,共同构建信息化平台和系统,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和管理化等方面管理内容,优化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率。

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唯有从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军翠.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一体化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J].商业观察,2022(31):61-64.10.16457/j.cnki.hbhjjlw.2022.11.015.

[2]魏化.强化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策略——评《中国当代财政经济学》[J].商业经济研究,2022(0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