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钟贵敏1 ,黄芳2 ,龙建秀3

成都新华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将在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29组为对照组行基本护理,剩余的29例为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日常生活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很好,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脑出血是指脑部自发性的出血,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病比例约占脑卒中整体患者的10%,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明显特征。同时病程随着时间的的发展,往往伴有严重的头痛、呕吐和意识状态的改变[1]。临床十分强调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可减少患者神经受损和减轻预后障碍,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和行走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该项议题,旨在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护理依据,研究满意,现进行如下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将在此时间段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29组为对照组行基本护理,剩余的29例为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比例构成为17例、12例,年龄范围为54-68岁,平均年龄为48.6±2.1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患者比例构成为19例、10例,年龄范围为45-69岁,平均年龄为53.4±3.2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构成、年龄等疾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开展前提,同时我院伦理会对该项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开展进行。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行CT平扫和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非外院临时转入;③未被纳入同类型的研究;④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⑤发病到入院时间不超过4小时;⑥均为第一次发作脑出血;

排除标准:①反复性发作的脑卒中;②近期做过头颅外伤手术者;③曾有开颅手术历史者;④存在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者;⑤精神障碍患者;⑥头部或其他部位患有严重的肿瘤者;⑦已经被纳入其他同类型的脑出血临床护理研究;⑧患者发病时间超过4小时;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和监督其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对患者做出病情评估,术后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临床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涵盖心脑血管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本科护士长等急救人员,对脑出血的发病后护理和抢救要进行方法和程序上的培训,同时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做一份专业系统的护理计划表。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立即结合临床资料和病史,对其做出基本评估,按照系统的护理计划表进行护理,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护理计划解说,争取获得配合。由责任护士和值班人员共同完成患者的每日护理,护理完成后填写当日护理内容,交由本科护士长进行检查,同时日常护理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总结,规避藏中的风险。③心理护理:脑出血的护理是长期的过程,几年、几月均有可能,要鼓励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积极认真的进行康复,引导患者自身和患者家属制定康复目标计划表,利于患者依存,同时对患者家属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患者打造宁静、舒适、和谐的休养氛围,鼓励其多对患者进行爱意的表达,肯定其家庭奉献和社会成就,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支持和陪伴。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含有生理职能、心理感受、肢体功能、社会支持,总分100分,分数越大,护理效果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生活量表总分100分,大于60分可以完全自理,60-40分可以一定程度上自理,40-20分绝大部分需要他人协助,低于20分完全残疾。

1.5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全部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组别

生理感受(分)

心理感受(分)

肢体功能(分)

社会评分

ADL日常生活能力(分)

观察组(N=29)

22.4±2.7

23.1±1.6

23.5±1.3

23.7±1.8

42.5±2.6

对照组

(N=29)

20.8±1.2

22.3±1.1

21.4±1.2

22.1±1.5

38.6±5.7

t

2.916

2.218

6.392

3.480

3.352

P

0.005

0.03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主体位置,评估其实际病情,结合患者家属和护理和医院护理的全面护理模式,强调了护理的计划性和全面性,从患者入院接受诊治到出院回家休养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对其实施从心理护理、日常护理的多种护理模式,它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类型,理性看待疾病,及时的配合护理人员对自身开展有恢复促进作用的护理计划[2-3]。而在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接受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上均比对照组优,充分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达到让患者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很好,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恢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邺辉.探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72-173+176.

[2]赵君.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190-191.

[3]张亚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