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刘良超,    ,游智琦

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乐山市第二中医院医院

[摘要]目的:采用两组方法对比的方式分析急诊科患者应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后的抢救效率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筛选在我院治疗的急诊科患者共计69例,采用电脑随机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患者,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留置时间,提升急救有效率,提升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分析

由于突发疾病或意外,急诊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治疗,这使得他们承受着比普通病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急诊科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所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治疗效率的要求更高,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精准、及时地抢救危重患者。目前我国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医院开设了急诊科,这些科室可以分为院前和院内两大类。急诊科的主要急救对象是那些患有心梗、脑梗、交通事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的发病速度快、危害程度高,因此对于急诊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对传统的急诊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将系统化理念融入到整个工作流程当中。为了提高急诊急救的效率,必须对急诊护理路径进行结构化和明确的分工定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文通过分析急诊护士常见工作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下所陈述之陈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9名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17名男性,18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5.31±1.67)岁。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方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对象为17名男性和17名女性,其平均年龄为(55.77±1.68)岁,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对于两组患者的一般线性数据,若其P值大于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1.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已达到18岁及以上的年龄;(2)该患者已被确诊为患有紧急情况下的心肌梗死,需要进行紧急抢救;(3)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明确同意并签署知情责任书的前提下,得出了结论。

1.1.2排除标准

(1)将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进行合并;(2)该患者罹患癌症;(3)由于患者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因此无法获得必要的实验数据;(4)对于那些在实验过程中因自身原因或病情突然恶化而无法胜任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针对心梗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并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药物、康复和饮食方面的指导,以实施常规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了一种结构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该路径涵盖了院前、急救和院内三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急救护理计划。

院前:(1)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与家属的沟通质量,以预防潜在的纠纷和纠纷。(2)随车的护理人员有责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而精准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紧急救援计划。(3)护理人员应当熟知各种药品和器械的摆放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高度警觉,并将专门的物品有序地摆放在指定位置。(4)挑选那些具备较高静脉穿刺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筛选。(5)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6)建立一支结构化的急诊护理路径交流群,由组长加强管理,引导成员分享工作经验,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最终构建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1)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在运送过程中密切监测其血压和心率,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2)当患者突然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我们将提供适当的止痛措施,以缓解其痛苦。(3)在患者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供血不足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应对并发症。

在患者成功运送至医院后,急诊科医生应立即进行病情了解,并与神经内科病区进行联系,护理人员则有责任协助家属完成相关手续并提交相关资料。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生命体征以及急救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所选用软件为SPSS2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分别为8.98±4.21h、36.51±2.31h,对照组分别为11.98±5.31h、44.61±3.64h,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要提高急诊科患者的生存率,必须对抢救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进行临床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而急诊路径则可以帮助医生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予针对性处理。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急诊路径更适合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紧急抢救,这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效率,还可以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对急诊路径进行优化,将其与临床相结合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本项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检查用时和急诊留置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生命体征和急救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在急诊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传统的护理方式因其繁琐的流程而导致抢救时间的延误,从而降低了抢救成功率。因此,必须提高急诊抢救工作质量。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组织性的护士团队,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对急救工作进行分工,可以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为此,本文将探讨建立一支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能够快速应对突发情况的急诊护理力量。研究表明,乙组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甲组。同时还发现,护士培训和学习有助于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在紧急医疗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训练,急诊工作的协调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病人的抢救过程,使得病人的治疗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急诊科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采用结构化的急诊护理路径,可以实现分工协作,缩短留置时间,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提高急救效率,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传兰,张敏,曹立军,等.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20-22.

[2] 宋长笑.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家,2022(14):146-148.

[3] 陈小燕,黄春霞,崔秋霞. 客观结构化考试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