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第一作者姓名:努丽曼.吐尔逊  ,第二作者:肉孜故丽.艾克木,通讯作者:何存芳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830054

【摘要】目的探究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改善术后康复效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加快康复外科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减少。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康复时间;不良事件

心脏瓣膜疾病属于临床多见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创伤及炎性反应。患者一般表现为单个与多个瓣膜存在异常,常表现为瓣口狭窄以及瓣口关闭不全。临床中对于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心脏瓣膜置换术[1]。患者多数年龄较大,机体素质不足,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极易诱发各类不良事件,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足。如何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有鉴于此,本文特研究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改善术后康复效果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瓣膜疾病的相关诊疗标准;(2)年龄≥60岁;(3)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理问题;(2)手术禁忌症;(3)术前存在腹胀、感染等情况;(4)主观拒绝参与研究。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2:20。年龄61~84岁,均值为(72.33±5.89)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4:18。年龄60~86岁,均值为(72.72±5.98)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加速康复外科干预:(1)术前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接受疾病的致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强化患者的手术依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与家属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内心真实感受,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开导,如患者过分担心术后疼痛,则可让患者了解多种高效镇痛方法,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如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则让患者了解大量手术成功的患者,使其明白手术的成熟性。诸如此类,充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增加维生素及纤维素的摄入,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便秘情况。如患者发生便秘,给予开塞露。避免因便秘排便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减少术后不良情况发生。(2)术中干预: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熟悉手术需要用到的器械,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陌生感,降低患者的心理防备,使患者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控制好手术室温度,并为患者准备毛毯避免着凉等。(3)术后干预:术后为患者提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白天让阳光充分照射病房,夜晚采用柔和灯光照明,并将一应监护设备调整至夜间模式,使提示音及显示器灯光较为舒适。为患者保持较好的作息时间,如患者疼痛感强烈可以用睡前泡脚、按摩涌泉穴、耳穴贴压及药物镇痛等方式帮助患者入睡。由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进行肢体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如果患者存在躁动、呕吐及意识模糊等情况应延迟24h拔除引流管。了解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一般术后1d可进食半流食,2d后能够逐渐正常进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早期进行踝泵运动及屈曲手肘及膝盖等。24h后,在他人辅助下逐渐的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1)康复时间:统计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次研究发生的不良时间包括恶心呕吐、呛咳、腹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两组康复时间对比

实验组康复时间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康复时间对比表(±s,d)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住院时间

实验组

42

0.88±0.25

1.89±0.72

15.33±2.94

参照组

42

1.81±0.33

2.79±0.84

20.01±4.05

t

-

14.558

5.272

6.060

P

-

0.000

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事件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呛咳

腹胀

不良事件率

实验组

42

1

0

0

1(2.38)

参照组

42

4

1

2

7(16.67)

2

-

-

-

-

4.974

P

-

-

-

-

0.026

3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本次研究中,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多类高效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后顾之忧,增加临床依从性[2]。而术中护理中,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而患者术后多存在失眠、疼痛、机体素质降低等情况。术后有给予患者睡眠指导、疼痛干预及饮食指导等。通过泡脚、耳穴贴敷及药物镇痛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不适感。而饮食指导能够促使患者术后机体康复速度提高,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3]。在术后早期即对开展运动指导,能够让患者通过运动进行血液循环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减少。

参考文献

[1] 任欣洁, 王晓阳, 汪永转. 专科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2):76-78.

[2] 陶精精,李季平,张荣荣. 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4):72-75.

[3] 郝星星,刘学智,李艳梅,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