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3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运用

阿依古丽·叶建汗

中共福海县委党校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升党校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其教学实践关键并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手段结合,而是要以党校教学作为一个发展培养契机,让党校人员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产生正确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四重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仅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同时更是引导经济、科技、文化等重要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将以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四个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运用,以此促进我国党校院校人才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党校;教学运用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念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运用其基本内涵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内容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而实现党校人员的政治价值与思想观念塑造。而党校人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则是党校院校实施“思政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党校人员的思政意识和工作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党校人员的团队综合素质[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期,党校人员的教学实践必须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思政课要确保党校人员的政治取向和党校人员的创新精神,以党校教学提升思政意识不仅是新时代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实践形式,同时也是党校院校实现党校人员的理想信念、政治实践的重要尝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思想性”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思想性”运用,其教育目标是为持续以“工作岗位”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导向,促进党校人员的工作实践性发展,从而以社会实践的视角反观自身在思政学习方面的具体成果与学习作用,最终实现一种“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科学性学习过程[2]。从这一思想性教学角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思想性”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阶段党校教育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党校教育体系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的演变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思想性”运用,是实现党校创造性人才输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思想性”运用,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学习环境,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党校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职人员则应突出党校教育体系的思想性,并且通过国际视野以及经济社会等范畴中的多种真实案例来与相关的思政课思想性主题进行对应宣导,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核心教育观念,同时更能够使得党校人员在这样真实案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与自我反省能力,从而不断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对自身的思想方向与工作实践进行严格要求[3]。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学的教育成效,同时还能够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政课交流氛围与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党校人员能够在这样的思政课学习环境中,逐渐参与到党校教学的教育体系“共建环节”之中,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对党校的思政课教育体系进行及时反馈与持续优化。这一教育体系的转变不仅仅是为了党校人员能够具有更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同时更是以时代发展的社会性需求促进党校教育体系在未来的良性发展,从而逐渐强化党校教育体系与思政课的思想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理论性”运用

对于党校教学教育实践而言,坚持“理论性”不仅关系到最终的教育效果,同时更关系到党中央政治思想的全面落实[4]。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理论性”运用,主要可将具体的思政课教育实践要点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我国在共产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积极性成果,同时更是“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的重要依据。基于此,在进行党校教学教育创新设计时,便应该将党校思政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与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与革命实践进行结合,这样便能够使得学生明确劳动意识其内容背后的民族性与国家性。

其二,始终坚持树立党校人员的“四个自信”基本意识。不管是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还是“新一百年”的政治发展目标,其最核心的四个基本要素始终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基于此,在“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的教育创新设计过程中,则应当让党校人员能够在思政课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更多“思政课程”资源感受到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实力与优势,教职人员也应该对广大党校内部人员们讲好“中国奇迹故事”和“中国创造故事”,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党校人员真正感受到中国如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能够逐渐养成正确的思想立场与学习认知,最终使其能够立志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去。

其三,始终坚持培养党校人员的高尚人格与道德品质。“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始终都在坚持强调的内在本质,这样的经济学本质也会使得很多党校人员逐渐产生诸多“唯利是图”、“无奸不商”的极端思想,这样不仅会使得更多党校人员逐渐产生一种人格思想与道德品质上的认知误区,同时更会导致很多党校人员出现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错误观念,若不及时对这些西化经济思想进行纠正与引导,这必定会使得党校人员在其未来的工作与成长过程中出现人格扭曲与道德品质激化等问题[5]。基于此,则应当在“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的思政教育创新设计中,通过“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让党校人员能够不断纠正自身的思维意识,从而以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价值观来不断调整自身的思想意识,从而为以后的政治生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亲和性”运用

在党校教学教育中,诸如“思政理想与职业道德”这样的课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运用的最佳契机。基于此,思政教职人员在将思政教育实践增加到思政教育中时,则可以以当前社会中的思政理想与职业道德作为教育案例,让党校人员在这些实例中逐渐感受到思政教育意识的存在及现实作用,从而逐渐找到更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创新实践发展方向,从而不断进行综合性强化[6]。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思政教育意识的促进,更是对于思想政治观念的深化,党校人员通过这样的党校教学实践也能够不断形成自身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从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持续性的“内化发展”趋势。此外,教职人员还可以在思政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思政意识实务训练,使党校人员对工作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思想风险辨识等方面具有更深层的了解。这些以党校人员为主体的思政课教育环节都能够充分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从而使得党校人员能够逐渐将自身的工作发展与思政课教育环节进行有效融合,通过思政课教育内容不断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将思政课逐渐作为自身精进过程中的重要引导途径。而这样的教学实践方式不仅符合国家对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更符合思政课教育的理论内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思政课教育要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针对性”运用

在“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话题的教学过程中,教职人员要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促进和支持党校人员自主发展创新的法律、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也要把党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环境综合起来。此外,在党校教学过程中,教职人员还要引入不同的创新实践精神及社会实践,让党校人员能够具备思政教育意识的基本素质。从这一角度来看,以党校教学提升党校人员的“思政教育意识”,其教学实践关键并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手段结合,而是要以党校教学作为一个发展培养契机,让党校人员能够在更多的思政课空间中增强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7]。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党校教学中的“针对性”运用,则应以党校教学提升党校人员思政意识的过程中,要将“思政课计划、思政课准备、思政课学习、思政课总结”与“政治理念、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党校教学方法让党校人员意识到思想和实践间的不同责任和使命,从而更明确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而这样的党校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党校人员将“思政课计划、思政课准备、思政课学习、思政课总结”与“政治理念、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进行“精准对标”,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在思政课学习方面的成果优化[8]。这样既能够保证党校教学的教学成效,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党校人员将“思政课学习”逐渐转化为“思政课学以致用”。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党校教育者应更深刻地意识到“思政课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结构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时代性和社会性为思政课教育导向,通过更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实践途径,实现党校人员理论知识体系学习与思政领域实践的协调发展,通过更具“全局性”的教育实践促进党校所有在职人员的核心观念认知更重视到党校教学的社会性作用以及社会性需求发展方向,从而让党校人员能够在思政课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思政课理论知识体系与本职工作岗位之间良好的“接轨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炎文.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理论溯源与科学内涵[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3,25(06):4-8.

[2]冯小安.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党校的初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No.269(03):13-15.

[3]杨玉琦.深刻认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哲学意蕴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No.269(03):29-31.

[4]路宇.坚守党校初心  培养新时代  高素质干部队伍[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No.269(03):47-49.

[5]陈娴.紧扣“传道、授业、解惑”目标实现党校“为党育才”独特价值[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No.269(03):35-37.

[6]杜人淮.习近平关于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重要论述探析[J].观察与思考,2023,No.545(05):5-17.

[7]陈少雷.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3,No.12(02):163-165.

[8]刘贵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凝心铸魂[J].新湘评论,2023,No.355(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