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探究

黄国华

36253119860207005X

摘要: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增强,国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监控与保护。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污染变得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建议将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加以合理运用,并与信息化应用相结合,从而提升环保程度,创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色谱技术;信息化

引言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河流空气的严重污染。与此同时,伴随着农业耕地面积的持续扩张,土壤侵蚀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民的正常生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将这些工业和农业领域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利用生态环境监控手段,对其展开有效的管控,同时还要将环保工作做好,从而推动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1.环境执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环境执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保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而环境执法则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监督的手段,以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以下是环境执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1.1保障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环境执法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确保其得到切实执行。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环境执法机构能够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对相关责任方进行追责,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实施。

1.2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的准确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环境执法的存在可以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环境法规进行运营,减少排放和浪费行为,从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

1.3促进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环境执法的存在和执行可以向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环境监测结果和环境执法案例的公开和宣传,能够引导公众和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1.4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环境执法有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环境执法机构能够消除不合法行为的不正当竞争优势,为遵守环境法规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5支持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环境执法机构通过监督和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可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2.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常用的光谱、色谱或3S等环境监测手段,获得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大气、水或土壤等所有的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且还可以进行在线监测,收集并分析在监测区域中的生态环境的实时环境数据,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可以作出更加准确的环境保护对策。

2.1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水环境的监测过程中,它具体内容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谱等监测技术手段。光谱技术可以利用水中各监测物质的特有光谱,对它们展开定量定性的监测分析。目前,已经有了许多的光谱监测技术标准及规范,比如在测定地表水或饮水中锰元素含量时,使用甲醛肟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含量时,使用紫外光度或离子色谱法等。

2.2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用于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监控,常用的监控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分离仪和毛细管电泳仪等,比如,将气相色谱用于监控水环境监控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将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监控空气中的醛和酮类物质。

2.3.3S技术

(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指的是使用卫星对生态环境进行远程监控,它可以根据电磁波信号来判定所监控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动态信息,进而得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其中,遥感技术可以对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污染指数、森林覆盖面积等信息展开拍照扫描。比如,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时候,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对森林覆盖面积的变化进行监控,并且在森林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发出预警,以防止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全球定位技术

根据GPS系统,可以使其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控的时候,得到的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实时性。通过GPS技术,可以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其重点在于对地理信息展开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保存和实时管理。在GIS运行的过程中,除了对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分析处理之外,它还可以对生态环境展开实时动态管理。利用实时监控手段,展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这就使得GIS技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及实时性。

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信息化应用

3.1完善平台建设

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平台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动态扩展及系统整合效果为依据,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全面统一管理、动态监测的智能信息监测系统,通过构建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实时预警预报工作,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作用。

3.2促进监测数据整合

要在统一平台管理、消除数据孤岛的基础上,将各部门、科研院校和互联网上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互联,并将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监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收集,这样不仅可以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更加准确和可靠,还为各个领域的数据采集提供了对比样本,从而有利于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与此同时,构建在线监控系统、工业生态环境监控和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采集处理,从而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3.3促进监测技术应用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光谱技术、色谱技术和3S技术等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运用之外,还应该将其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运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集成更新工作,使用互联网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共享、更新等规范的处理工作,使用智能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辅助处理,使其更加完善对生态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工作。

结语

生态环境监测是科学、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前提保证,要将科学、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手段应用到实践中,才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使用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时,要与现实状况相联系,进行装备技术的选取,以符合现实需要,实现对环保工作的有效精准应用。利用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可以让数据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全面地展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扩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谢静,刘志敏.基于环保视角下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3(09):73-75.

[2]孟林华.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路径探究[J].佛山陶瓷,2023,33(03):74-76.

[3]庞少君,洪志平,王欣.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10):177-1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