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王乐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52

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各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适应国际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国际化人才 资源整合 

引言

国内高校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的界定强调多方面要素,包括知识储备、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体做法因高校而异。

1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1.1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理论内涵

社会人才根据其职能和特点常被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那些致力于科学研究、深入探索客观规律并推动学术进步的人才。他们通常在大学、研究机构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重点在于产生新知识和发现新规律。而应用型人才则是指那些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人才。他们更注重将学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现实问题,促进社会进步。这类人才一般在各种各样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地就业,从事工程、管理、技术咨询、政策制定等工作。应用型人才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组织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过去,技术人员可能只需要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现今的技术类岗位要求他们具备更广泛的技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他们需要跨学科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推动创新。这种趋势导致技术人员在职业市场上寻找高端岗位的比例不断增加。高端岗位对综合能力、领导才能和创新思维的要求更高,这意味着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任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旨在使学生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和素养,能够应对多样化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挑战。首先,将“国际”维度融入高职教育,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关注国际化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和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其次,将“跨文化”维度整合进高职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中具备敏感度和适应能力。这涉及到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跨文化合作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环境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最后,将“全球”维度纳入高职教育,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关注全球问题,并具备全球合作和领导能力。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全球问题解决能力、全球意识的培养和全球领导力的塑造。

1.2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实践内涵

高职教育以满足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为己任,从专业、语言、文化三个维度加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首先,在专业维度上,高职院校需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提供适应全球化和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境。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确定未来人才需求,并结合国内外市场的实际情况,培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其次,在语言维度上,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语言应用能力。提供实效的外语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如地与国际伙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开设相关英语专业课程,以满足国际化企业对英语能力要求的需求。最后,在文化维度上,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素养的培养。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提升他们在国际化环境中的文化适应能力。此外,引入跨文化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礼仪和文化差异,培养国际合作和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加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能够为国家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将具备技术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需求,推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际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2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2.1创新理念,营造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2.2.1教育管理者国际化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念创新:首先,教育管理者应深刻理解国际化的含义,并将其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他们应认识到全球化的趋势和国际竞争的压力,积极引导教育团队和学生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场的需求。

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教育管理者要详细了解教学一线的活动,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挑战。他们需要推动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培训与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更新,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2.2.2教师国际化育人理念

首先,对于承担国际化教学任务的教师,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他们培养国际化的育人理念。一种方式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海外院校的学习、访问或专项培训等活动。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教师能够亲自体验国际化教学环境,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从而逐渐培养出国际化的育人理念。此外,教育管理者还可组织国际化教育交流会议、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分享国际化教学的经验和观点。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教师能够与国际领域的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形成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育人理念。此外,教育管理者还应积极引入国际化教育的资源和课程。通过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化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直接接触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资源,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国际化育人理念。通过以上的扩展和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帮助教师逐步培养出国际化的育人理念,提高其国际化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具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2.3特色办学,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

特色办学是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路径和发展机会。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注重学科专业设置的特色化。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与当地优势产业、行业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其次,高职院校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引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实习、交流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国际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高职院校通过特色办学的方式,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的发展。依托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等手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碰撞和教育方法的融合。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力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为社会经济进步和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川川,李允,朱颖.“一带一路”背景下唐山市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经贸实践,2018(16):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