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痉挛改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痉挛改善的影响

刘志红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痉挛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MAS、FMFM、GMFM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的MAS评分均降低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FMFM、GMFM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可减轻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提高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肌电生物反馈;细节护理;运动功能

痉挛型脑瘫患儿病变部位主要在锥体束,临床表现为上下肢肌肉张力增高、步态异常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关节肌肉萎缩、变形,最终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痉挛型脑瘫患儿病理较为复杂, 虽然发病率较低, 但是一旦患病就会对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依据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治疗上来看, 配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可以达到较为显著的效果。肌电生物反馈可使用肌电反馈仪记录并刺激肌群收缩运动,有助于肢体功能重建,已在痉挛性疾病的康复训练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3] 。本研究将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应用于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痉挛型脑瘫符合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②参与研究前未参加其他康复性训练;③注意力良好,可以听懂简单的指令;④患儿家属知情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者;②先天性畸形、营养不良者;③有癫痫病史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⑥参与研究前6个月内注射肉毒素者;⑦脊髓炎、病毒性脑炎造成的继发性脑瘫。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肌电生物反馈选用诺诚XCH-B1肌电生物反馈仪,将红色与白色电极片贴在患儿双下肢胫骨前肌肌腹最高处,将绿色和灰色电极片贴在肢体其他部位,黑色电极片贴在下肢;患儿尽可能主动运动,将采集到的最高肌电信号作为初始观测数据,指导患儿下一次尽可能地超过此基点。10个动作为1组,3/d2细节护理饮食护理:因为脑瘫患儿对咀嚼能力存在缺乏性,肠道吸收能力存在不足,因此需保证其营养摄入充足,对患儿饮食方面需加以注意,保障营养均衡,给与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鱼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心理护理:主要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让家长对患儿康复有足够的自信。平时需与患儿进行交流,让患儿参与活动,展示自我,增加自信,如患儿获得成功要给予适当鼓励。语言护理:如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则可行延伸交流,多陪伴患儿,重复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从而对患儿语言功能进行刺激,促进患儿语言功能恢复。安全护理:因患儿肌张力,平衡等功能的异常,易摔倒、跌伤等, 故应专人守护,以免意外伤害。两组干预时间为8周。

1.3观察指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肌张力进行评估,总得分越高说明患儿的肌张力越高;采用评估量表(FMFM)对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精细运动功能越好;采用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数越高则表示粗大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肌痉挛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AS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MA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肌痉挛程度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3.02±0.29

2.05±0.24

观察组

35

3.09±0.27

1.21±0.34

t

0.703

3.905

p

0.842

0.000

2.2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FMFM、GMFM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FMFM、GMFM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运动功能比较(x±s,°分)

组别

n

FMFM

GMF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48.36±2.96

57.79±3.37

45.37±2.28

62.85±3.57

观察组

35

48.41±3.03

69.62±4.80

45.49±2.31

75.56±3.92

t

0.693

4.972

0.196

5.004

p

0.731

0.000

0.583

0.000

3讨论

痉挛型脑瘫为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多由于早产、窒息、核黄疸、妊娠期感染等因素导致未成熟的大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4]。临床治疗的同时加以高效护理措施,利于疾病的好转。本研究将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FMFM、GMF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综上所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细节护理,可减轻痉挛型脑瘫患儿肌痉挛程度,提高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栗琳,王艳珍,张学志.腕踝针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110-113.

[2]刘春雨.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34 (1) :149-151.

[3]郭钢花,宋垒垒,李哲.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1):70-71.

[4]刘建彬.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带康复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22,42(0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