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分析

余朝艳

砚山县中医医院   云南砚山   663100

【摘要】目的:观察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03月收治的102例发热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耳尖放血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常规降温处理)与实验组(51例:耳尖放血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治疗1h后体温[(37.53±0.31)℃]均低于对照组[(38.53±0.28)℃],此外,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8.04%)高于对照组(84.31%),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发热患儿耳尖放血疗法优于常规降温处理效果。

【关键词】耳尖放血疗法;常规降温处理;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为常见儿科疾病,导致小儿体温升高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以及汗腺发育不完善,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进一步增加病毒、细菌感染风险,病毒、细菌代谢产生的毒素可进一步加剧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致使患儿体温升高,常规西医处理包括冰敷、口服退热药[1]。中医将小儿发热普遍归属于“外感热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外受风热邪气,风热邪气由表入里,致使患儿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耳为宗脉之聚,耳尖放血疗法为小儿发热中医特色治疗方法[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03月102例分别采取常规降温处理以及耳尖放血疗法发热患儿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51例耳尖放血疗法患儿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7.61±1.45)岁。体温在38.6℃~39.4℃、平均体温(38.87±0.08)℃。对照组51例常规降温处理患儿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7.58±1.42)岁。体温在38.2℃~39.7℃、平均体温(38.93±0.11)℃。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小儿发热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均因体温超过正常水平入院,结合其血常规以及肺部X线检查、扁桃体视诊均明确疾病诊断,此外,患儿均发热重,恶寒轻,伴有咳嗽、头痛、四肢无力等针状,同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确诊为小儿风热。(2)对于明确诊断西医诊断的患儿均开展常规抗生素治疗、输液治疗,此外,本次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实施前均征得患儿家属同意,本次研究满足医院伦理会研究开展条件。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小儿发热入院专科诊疗患儿。(2)排除入院接受专科诊疗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患儿。(3)排除合并耳尖皮肤破损或合并全身皮肤疾病患儿。(4)排除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或临床资料缺失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降温处理:①温水擦拭或用冰袋冰敷前额、腋窝、双下肢大腿内侧达到降温的目的,此外,在做好室内避风防寒措施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患儿身着衣服、松开患儿领口,并及时为患儿更换被汗渍浸透的衣服,保证皮肤洁净。②遵照医嘱为患儿提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并在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落实病情监督,勿大剂量或长时间给予患儿退热药物。③鼓励患儿多饮水,并请患儿家长为其提供米汤、面汤以及新鲜果蔬。

1.3.2实验组在常规降温处理基础上联合耳尖放血疗法:请患儿家属搀扶患儿以取坐位,反复揉搓耳尖以使其充血,而后对耳尖使用医用碘伏局部消毒。在完成耳尖消毒后,操作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使用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刺破耳尖2-3 mm,退针后挤压针孔10-20滴血为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入院时、治疗1h后体温变化情况,此外,随访两组患儿持续落实不同处理措施后2-3h天后体温及其他不适症状改变,显效: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且其他不适症状均消失。有效:处理后体温接近正常水平且其他不适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效:处理后体温及其他不适症状均未显著改善,需调整临床诊疗方案,继续用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51】X100.00%。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检验,“(%)”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温

两组患儿治疗1h后体温较于入院时均降低且实验组治疗1h后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   (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h后

t值

P值

实验组

51

38.87±0.08

37.53±0.31

15.721

<0.05

对照组

51

38.93±0.11

38.53±0.28

15.328

<0.05

t值

1.838

15.335

-

-

P值

>0.05

<0.05

-

-

2.2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1

28

22

1

98.04%(50/51)

对照组

51

23

20

8

84.31%(43/51)

χ2

5.841

P值

<0.05

3讨论

小儿发热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在针对原发疾病开展对因用药的同时,为促进患儿体温复常,常规干预措施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以及饮食护理[3]。物理降温实施过程中通过局部冰敷、涂抹酒精等方式以带走患儿身体多余热量,但是物理降温效果有限,因此,常需联合药物降温[4]。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在发挥退热作用的同时,可对小儿发热患儿胃肠道功能造成刺激,同时针对细菌、病毒引起的原发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5]。小儿素体阳气偏盛,感邪后易于化热,耳尖放血具有清泻肺热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手三阳经均入耳,足太阳经与足阳明经均行至耳上角,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可放血泻热以治疗热病。小儿发热患儿耳尖放血疗法可疏通手足三阳经,促进手足三阳经运行,并调节手足三阳经络属脏腑,有利于患儿机体恢复至“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此外,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适当放血可激活机体免疫能力,[6]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治疗1h后体温比对照组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由此可见,小儿发热患儿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应用耳尖放血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体温尽快复常。

综上所述,小儿发热耳尖放血疗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明溪,邹丽云,高元生. 耳尖放血联合口服疏散解毒饮对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症状的影响[J]. 健康必读,2021(22):120.

[2] 刘兴香. 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4):350.

[3] 莫智珍,岳进,陈明明,等.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8, 50(2):3.

[4] 何森辉,武晓光.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22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2):2.

[5] 辛海军.耳尖放血辅助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30(6):2.

[6]曾润颜. 耳尖放血治疗社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8):980-981.

作者简介:余朝艳,女(1986年12月),籍贯 :云南文山,科室:儿科,学历 :本科,职称:护师,主研方向:中医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