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贺秀秀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中采用ICU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8-2021.8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ICU 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呼吸情况、血气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呼吸情况、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明显,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内立即对其开展各项治疗,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呼吸机辅助治疗是临床中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改善病症对患者呼吸功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是也会增加感染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常规护理无法有效减少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而ICU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 护理风险管理;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发症

重症肺炎患者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但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难以显著改善呼吸情况以及血气指标。本文认为ICU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能在促进预后质量提高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重点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8-2021.8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18/17),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4.65±9.74)岁。观察组男女比(17/18),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4.65±9.12)岁。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1.2.2 ICU 护理风险管理

观察组接受ICU 护理风险管理。

评估病情:由于患者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每位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病情进展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评价量表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可采用极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低风险中风险以及高风险[2]

分级风险管理:对于低风险患者需要每6个小时检测一次体温,一日4次。每三个小时采集一次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测分泌物中各成分指标。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若患者出现面色潮红以及呼吸急促,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对于中风险患者需要每4个小时检测一次体温,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处于平稳迹象。每一个小时检测一次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并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3]。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每1~2个小时检测一次患者体温,每日都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药量。对于所有患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气管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卫生护理后都需要及时记录护理情况并上报。此外也需要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当患者生命体征失稳以及突发各种症状时,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 呼吸情况

利用改良呼吸困难评价量表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呼吸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分值与呼吸困难症状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3.2 血气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吸频率。

1.3.3 并发症

对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呼吸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包(SPSS 24.0)数据统计。(±s)表示呼吸情况、血气指标,t检验。计数资料方式呈现并发症。百分制表示,检验。

二、结果

2.1 呼吸情况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呼吸情况对比[(±s),分]

组别

n

呼吸困难症状

疾病严重程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3.56±0.24

2.24±0.86

28.65±4.27

17.48±2.61

观察组

35

3.52±0.31

1.37±0.56

27.33±4.16

10.06±1.85

t

-

0.6036

5.0153

1.3100

13.7215

p

-

0.5481

0.0000

0.1946

0.0000

2.2 血气指标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n

血氧饱和度(%)

二氧化碳分压(mmHg)

呼吸频率(次/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63.24±5.21

82.47±5.15

82.66±4.21

65.35±4.17

37.44±3.16

28.81±2.34

观察组

35

63.48±5.06

91.23±5.37

82.39±4.27

52.87±3.67

37.54±3.69

22.64±2.57

t

-

0.1955

6.9653

0.2664

13.2913

0.1218

10.5021

p

-

0.8456

0.0000

0.7908

0.0000

0.9034

0.0000

2.3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对比(n,%)

组别

n

呼吸衰竭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5

4(11.43)

3(8.57)

1(2.86)

8(22.86)

观察组

35

1(2.86)

0

0

1(2.86)

-

-

-

-

6.2477

P

-

-

-

-

0.0124

三、讨论

呼吸机辅助治疗是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能够改善呼吸情况。但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配合护理干预[4-5]

本次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ICU护理风险管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上述指标均由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ICU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每一位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开展分级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低风险患者,采用频率相当的监测管理办法[6]。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则会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监管策略以及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接受ICU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并改善血气指标以及呼吸情况。

参考文献:

[1]郭风,卢敏.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7):123-125.

[2]张玉姣. 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4):453-457.

[3]金秋芬.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38):93.

[4]韩再琴.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50):343.

[5]潘小云.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J].健康必读.2019,(29):113.

[6]张国珺.气道湿化管理在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