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杨晓艺

南安市康龙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普及,而是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的结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心,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指引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形成适合自身成长的能力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任,也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在备课、教学及作业设计中,教师都要按照课程标准中阶段性学习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传统

经过观察可知,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仍旧奉行应试教育理念,往往更关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设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知识的传授进行,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从整体来看,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秩序良好,但实际上,学生并未充分掌握课程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灵活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部分教师不深入钻研造成教学内容单一固化,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缺乏案例的指引下,很难弄懂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部分教师除教材提供案例外,未能考量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很难实现情感导入,教学工作安排也失去了现实意义。

(三)教学评价不当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意识到教学评价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并未对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所采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并不恰当。最常见的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很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这样的评价存在较强的功利性,没有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只关注自身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至于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则被抛之脑后,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但这些知识内容通常比较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也非常多,因此小学生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远比盲目地沉浸在学习当中学习效率会更高。且在小学阶段就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之后,学生在接下来的求学道路中不会感到非常吃力,从长远来看,更是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教师想要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其自身一定要先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转变,教学理念一定要与时俱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本中一些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培养,要时刻牢记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地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对于教材内的知识理解会更加透彻,这时候再向其渗透德育,效果会更加显著。总而言之,学生掌握了良好学习方式之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进而才能对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理念具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以“我们的家园”教学为例,。单元为例,要带领学生参观家乡风情,感受家乡变化,并逐渐树立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心,提升责任意识。该单元题目宽泛,教学时间与空间有限,不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游览地点,利用课余时间结伴出游。小组合作也能对不同学生的观点、经历、感悟等进行归纳整合,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汲取新的观点,进而对事物形成新认知。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小学生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有效的生活情境可以将学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走神的现象,因此,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灵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尽可能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主动感受,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文明古国探访》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我国文字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和历史发展不断变迁,形成了多种字体和风格。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革命伟人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树立红色文化精神。

(三)灵活利用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丰富的物质供给使学生未经历过物质短缺的艰难,不了解许多事物的来之不易,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浪费资源问题。同时,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导致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在对外交流中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小组合作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开展,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自我舒适区,在合作学习中掌握交流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以“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教材中展示了东非高原中的野生斑马、撒哈拉沙漠中的骆驼和北极熊等图片。但这些图片的展示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以动态的形式讲述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全面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力度,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灵活地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意义,并自觉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步提高道德修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元媛.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

[2]成苗莹.小学德育教师教学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

[3]郭靖华,周娜,孔德阳,张新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研究——基于课程主要素材的内容分析[J].中小学德育,2021,(04):11-15+21.